799名将士首渡登陆白马井 渡海先锋营吹响冲锋号
2021年04月03日 10:05  来源:中新网海南  宋体

  中新网海南新闻4月3日电(符宇群) 在儋州市白马井镇滨海新区海花岛二号桥旁,解放海南渡海先锋营登陆点纪念碑面朝大海,纪念碑的后面是渡海将士强渡雕像和傅世俊烈士墓,鲜少有人知道这里曾经是渡海解放海南岛首个登陆点。

  1950年3月5日19时,14艘帆船满载第四野战军40军118师352团加强营799名将士,从雷州半岛灯楼角起航。6日下午,渡海先锋营抵达白马井超头海滩,经过与敌人的激战后胜利登陆,与接应的琼崖纵队一总队胜利会师。这是第一支登陆海南岛的渡海作战部队,人民解放军正式吹响了解放海南岛的冲锋号。

儋州白马井解放海南渡海先锋营登陆点。符宇群摄
儋州白马井解放海南渡海先锋营登陆点。符宇群摄

  筹备迎接野战军渡海作战

  1949年12月底,退守琼崖的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主席薛岳制定了《海南防卫作战计划》,设置环岛防御,构筑了一道海、陆、空立体防线——“伯陵防线”。1950年2月初,国民党军出动一五九师,在飞机的配合下,向儋县木排、光村解放区大举进攻。解放区军民虽然奋勇还击,终因力量悬殊,不得不退出部分墟镇。在国民党军疯狂进攻面前,儋县军民毫不畏惧,同仇敌忾,团结起来与之周旋,不断袭击搔扰国民党军,同时在广大的乡村积极开展筹粮、筹物、组织民工等工作,做好迎接野战军渡海作战的准备。

  1950年1月,中共儋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发出《执行地委关于配合大军渡海解放全琼的紧急工作指示》,成立由羊德光、蒲作祥、郑主东、林炳耀、许福运组成的儋县支前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县的支前工作。县委派出县委副书记吴景清为首的工作队,率领县基干主力大队、青年工作队、妇女工作队进驻沿海光村、新州、新英、白马井、海头等各乡村庄,一手抓武装抗敌斗争,一手抓支前工作。

  至2月底,全县超额完成筹粮4432石的任务,参加民工队伍人数达4090人,比原先下达的1350人的任务数多出2倍,其中运输队1641人、妇女缝洗队410人,还组织大小船只近百艘。儋县人民为迎接解放大军渡海作战准备了充足的人力、物力。

万日栋讲述父亲协助野战军渡海作战的经历。符宇群摄
万日栋讲述父亲协助野战军渡海作战的经历。符宇群摄

  野战军先锋营首渡登陆儋县白马井

  “当时我父亲26岁刚结婚就参与了这次渡海作战,渡海成功后在徐闻待了差不多两个月,主要是协助野战军培训船工。”琼崖纵队老战士万小井的儿子万日栋说,由于父亲常年出海打渔对海况非常熟悉,因此被组织挑选作为熟练船工渡海北上,为大军渡海作战引路。

  长期以来,儋县渔民为了生计,不但在琼崖各地沿海捕鱼、运输,还经常行船到广州、香港、广西北海等地进行海上贸易,积累了潜渡琼州海峡的丰富经验。为了配合野战军部队渡海作战,1950年1月中旬,中共琼崖区委派出琼崖纵队司令部侦察科长郭壮强前来儋县,组织挑选一批熟练船工迅速渡海北上,为大军渡海作战当好领航。

  1950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经过精心挑选的60多名儋县船工,在中共琼崖区委特派工作组和儋县县区干部工作组的带领下,分5批先后潜渡北上。3月5日,野战军首次渡海作战开始。晚7时半,在琼崖纵队司令部侦察科长郭壮强的协助下,儋县干部工作组带领林帝眷、简长球、黄神养、黄士壮、林昌荣、刘吉春、万小井等20多名船工,肩负全县、全琼崖人民的重托,分别驾驶14艘大帆船从雷州半岛西南灯楼角启航。船队满载着由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参谋长苟在松、团长罗绍福、营长陈永康、教导员张仲先率领的第三五二团一个加强营共799名指战员向南疾驶,于6日下午2时直逼儋县白马井镇超头海滩。

  国民党岸防守军急忙向船队开枪开炮阻击,先锋营冒着国民党飞机、军舰和岸上密集火力,即刻向守军发起猛烈攻击,强行登陆,抢占滩头阵地。战斗打响后,儋县三区基干中队配合隐蔽在海边的琼崖纵队第一总队第八团、第九团的两个营,突然从背面向海岸国民党守军出击,形成两面夹击,将国民党军2个连击溃。此战俘敌副连长以下21名,其余被击毙或四处逃窜。

  在儋县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渡海先锋营首次登陆旗开得胜,野战军和琼崖纵队在海滩上胜利会师,该营在这次登陆作战中伤亡五十余人,为取得海南战役完全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纪念这段历史,2000年4月28日,儋州市人民政府建立登陆点烈士墓,此后这里成为儋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儋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完)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