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海口率先构建湿地保护三级网络
2019年07月24日 16:04  来源:南海网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7月24日消息(南海网首席记者 康景林 实习生 韩婷)7月24日,海南发布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制度创新成果,10项社会治理类制度创新案例。其中一项案例是“湿地保护管理三级网络体系”,在全国率先构建湿地保护管理三级网络体系,实现海口湿地资源统筹规划、系统管理,有效提升了海口湿地保护效果,使“国际湿地城市”成为海口靓丽的新名片。

  这项案例的主要做法:一是在全国率先建立湿地保护管理三级网络体系。首创设立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局,负责海口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拟订湿地保护规划,监督管理湿地的开发利用等;设立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事业单位),负责拟定和实施湿地保护方案,协调海口市各区及市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管理湿地保护重点工程项目等;首创设立区级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开展海口市各区湿地的具体管理保护工作。二是海口市全市协同配合开展湿地保护管理。成立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市长担任组长,统筹指挥和协调全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先后颁布实施《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海口市美舍河保护管理规定》《海口市湿地保护若干规定》等法规;组建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志峰为主任委员的海口市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为湿地保护管理提供外部智力支持。

  海口市创新打造了“湿地保护+”系列模式。例如,以“湿地+水体治理模式”建设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以“湿地+水利工程+海岸带治理模式”建设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以“湿地+土地整治模式”建设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以“湿地+红树林保护模”建设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湿地入城+生态修复+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建设海口东西湖、大同沟、鸭尾溪等城市黑臭水体等。成功打造湿地保护与产业经济协同共生模式,如龙华区龙泉镇涵泳村千亩荷塘、红树林湿地民宿、湿地文化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乡村生态旅游等一批产业项目,实现湿地保护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共生。

  2018年,海口市荣获国际湿地公约第13届缔约方大会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海口美舍河、五源河入选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评选的全国黑臭河流生态治理十大案例。2019年,海口市荣获中国绿色基金会颁发的首届“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阿拉善SEE生态协会颁发的阿拉善第八届SEE生态奖。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