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
宾兴之举 福荫学子(3)
2018年03月05日 17:00  来源:海南日报
从古朴的火山岩村门,可以窥见海口羊山地区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
从古朴的火山岩村门,可以窥见海口羊山地区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

  乡村宗族重教

  宾兴鹊起

  包括云茂琦在内,文昌籍进士林燕典(?—1849)、韩锦云(1806—1874)和举人潘存(1818—1893)对宾兴也十分倾心,他们对乡村和宗族的宾兴更是关注有加,并对乡村士子创立宾兴义举大力褒扬,出谋划策,出钱出力。

  “咸丰丙辰(1856年),黄生元甲、林生开祥议捐宾兴,众请踊跃……自大小试以及春秋两闱,咸有资助。”(林燕典《琼山苍一图兴贤社宾兴序》)

  从云茂琦、林燕典等先贤的文章可知,当时琼山和文昌两县的宾兴事业风生水起,遍地开花,琼山的翰香坊、昌荣村、联星村、联丰村、陈球村和博昌村,文昌的水一图、虎山书院、会文的溪西都和白延都、铺前的东坡保,以及韩氏、云氏、陈氏、吴氏等宗族,都争先恐后,创办宾兴。

  晚清书法家潘存热心宾兴之举,尤其值得一提。

  潘存一生仕途不顺,居京30年,书法扬名海内外,日本、高丽爱好书法人士豪掷千金以求潘存墨宝,但他年过六旬而未获升迁,仍是一个挂名的“户部主事”,便于1882年回到铺前,致力于家乡的书院教育和宾兴事业。回琼不久,他就向文昌知县去函《劝捐文昌县印金宾兴引》,建议发展宾兴,储备教育基金,扶持寒门学子。信的末尾写到:“异时新进英俊,念桑梓用意之厚,用力之勤,益勉读书立品,以期无负,则风气蒸蒸日上矣。”

  而此前的光绪四年(1878年)冬天,潘存就在故乡东坡保(相当于今天的行政村)召集8门(清代乡村实行保甲制度,“门”相当于“甲”)27村的父老,带头创建“东坡宾兴”,募捐造册——《东坡保东坡宾兴名录》,1921年册子还再次补充刊印。迄今,铺前一些村民手中还保存着这份名录。

  放眼其他州县,宾兴更是呈鹊起之势。

  几乎与琼北的琼山知县汪垕创立宾兴同时,地处琼南热土的崖州,也不甘人后。乾隆丙申年,即1776年,刚刚上任的学正陈腾泗也有感于当地学子往返乡试艰辛,寒门生徒更是捉襟见肘,“事苟无资,裹足不前”(陈腾泗《设立宾兴序》),便在士子们的建议下,将州学临街的20间房屋作为铺面出租,收取租金,启动宾兴。

  另据光绪《定安县志》记载,全县的宾兴田共有6庄,所需劳力四十三丁;最早的一庄是南薰庄田,八丁半,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由举人陈赞元、生员胡谟邀约绅民捐银900两购置。7年后,探花张岳崧等人捐置更多,占去了全县总额的绝大多数。“四庄共田三十四丁半。道光二十年,张方伯岳崧合绅民公置买。苗米在西一图一甲输纳。”由于并非所有人都热心利人利己的公益事业,道光十一年就启动的定安宾兴,八年后仍是应者寥寥,未能将预期的所有款项募捐到位,张岳崧除了带头买田捐赠,还不得不亲自撰文,发往县里各大乡绅,苦口婆心地催缴一番。

  在岛西的昌化县(今分属昌江和东方),盐商韩永良创建了“成德堂宾兴义学”,经费来源是成德堂的“盐息”,每年抽出3万文作为师生经费,供应在墩头、玉章和北黎3地轮流设教的开支。

[上一页] [1] [2] [3]

编辑:叶霖嘉
相关阅读
本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