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到:
非遗传承人王取荣:“山歌王”传承传奇
2024年04月12日 18:30 来源:海南日报

王取荣。

林玉英。

  ■ 本报记者 刘宁玥

  编者按

  黎歌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传递着黎族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传统的坚守。在“三月三”这一盛大的传统节日期间,黎歌更是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老歌王用他沧桑的嗓音,诉说着黎族古老的故事和传说;而黎歌“新生代”则用他富有创意的演绎,为黎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平静的身躯里,蕴藏着澎湃的激情——初识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族歌王”王取荣,定会留下这般印象。

  舞台下的他,沉默、谦逊、温和,看似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夫。然而,只需一个麦克风、一盏聚光灯,他便立刻摇身一变成为魅力四射的歌者,用穿透力十足的嗓音,深情演绎一曲又一曲婉转悠扬的黎族民歌。

  带着这股激情,他将民歌唱出大山、唱遍全国,在许多省级、国家级的演出和大赛上赢得了奖项和荣誉。满载而归的他,深知民歌需扎根土壤,多年来扛起非遗文化传承人的使命,将民歌唱到乡村、唱进校园,做好黎族民歌的传承保护与发扬。

  今年,王取荣入选了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民歌唱起来才有生命力。”他将持续做好黎族民歌的传承保护与发扬,让黎歌能一代代地传唱下去。

  从耳濡目染到拜师学艺

  有民歌的地方才是家乡。王取荣的家乡上安乡作雅村,有着“黎族民歌博物馆”之美誉。全村男女老少,无论是出门干农活、在家休闲乘凉还是摆酒迎接来客,总是歌不离口。生活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他也迷上了唱歌:“喜欢跟着大人唱,自然而然就会了。”

  对于音乐,王取荣有一颗较真的心。黎族民歌曲调、唱腔复杂多样,歌词多以口口相传。因此,能哼两句小调只能算作入门,想唱得好,必须跟着老一辈歌手学习、记录。“几十年来,我走村串寨,听老一辈人唱黎歌,他们一边唱,我就一边记。”王取荣想方设法,用意义相近的汉字记录黎语歌词,足足记满了4个笔记本。不光动手,还得反复练习,准确熟练掌握每一首歌的黎语唱法。

  为了学好唱歌,王取荣四处拜师学艺。他最知名的老师,是已故“黎族歌后”王妚大。她一人能演唱上千首民歌,熟记三十多种不同的黎歌歌调,许多其他方言区失传的歌调她仍能记忆。“遇到不会唱的曲调就会拿着向长辈请教,有了老师的指点,一首曲子,什么调,都会很清楚。”跟随这位名师,王取荣的歌唱技艺进一步提升。

  到了21世纪初,王取荣已是上安乡远近闻名的“山歌王”,会唱一千多首黎歌。但他最大的渴望还未实现——他想带着黎族民歌闯出大山,站到全国的舞台上。2004年,他外出参赛,荣获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最佳歌手奖”和“最佳风格奖”;2006年,还受邀在首届CCTV中国民歌歌舞盛典演出……现如今,年近花甲的他,已是琼中公认的“黎族歌王”。

王取荣的笔记本上记满了他收集到的黎歌歌词。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李昊 摄

  夫妻携手传授非遗歌技

  “欢迎远方的客人来这里,我把黎族山歌唱给你……”每次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王取荣都会和妻子林玉英一同手打节拍,唱起这首歌。

  王取荣、林玉英既是夫妻,也是音乐之旅上的最佳拍档。一次上吊罗山迎亲时,他作为男方代表,在对歌环节与女方代表林玉英“一曲定姻缘”,6个月后,便把这位“吊罗山乡最能唱歌的姑娘”娶回了家。自此二人琴瑟和鸣,一同唱歌、写歌。目前,王取荣夫妇已经学唱、收集了上千首民歌,他们创编的“达达瑟”在经过加工后已成为了黎族民歌的代表曲目。

  夫妇两人除了演唱民歌,最喜欢的活动便是外出授课、表演。近年来,在琼中县文化馆的支持下,王取荣夫妇作为黎族民歌项目非遗传承人,应邀开展传统民歌声调培训,带出100多个徒弟。他们还组建起一支歌舞表演队,深入各乡村开展基层文艺表演,在国庆节等假期还在景区开展商演,让市民游客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他们最关心的便是少儿音乐教育。“我们最担心的是后继无人,所以我们无论多忙,都会去教孩子们唱歌。”王取荣说,只要有孩子愿意学,哪怕要骑摩托车绕行几十公里的山路,他都会不辞劳苦,开开心心上门去教;就算在农忙时节,他与妻子也会在夜晚挤出时间,到村里给孩子们上一堂课。

  “现在黎族的孩子们大多是讲普通话或者海南话,会黎语的越来越少,这也让黎歌的传承遇到不少难题。”王取荣说,他也不断创新调整曲调,融入更多现代元素,进行了重新编曲、配器和演绎,让它们焕发新的活力,跟得上时代,被更多人传唱。希望通过自己持续的演唱和教学,让黎族的青少年爱上民歌,主动学习民歌,使这一绚丽的文化瑰宝得以世世代代传承。

原标题:非遗传承人王取荣会唱一千多首黎歌 “山歌王”传承传奇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