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农工党海南省委会建议加强社会急救知识教育
2021年01月26日 15:56  来源:中新网海南

  中新网海南新闻1月26日电(符宇群) 社会急救是急救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如果现场急救人员措施得当,可以在急症发生时最大程度的争取抢救时间,显著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26日,在此间召开的政协第七届海南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农工党海南省委会建议向社会人员普及急救知识教育,提高全民急救知识普及率,提升社会急救水平。

  农工党海南省委会指出,目前机场、车站、商场、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场所人流密度大,管理方大多未主动建立相关急救管理机制以及配备具有急救能力的专(兼)职工作人员,在场所发生突发情况急需救护时,管理方除了向人群或120急救电话寻求帮助,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急救服务。此外,社区医护人员缺乏专门的社区急救医疗教育,认知水平有限,特别是对专业急诊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少,阻碍了社区医护人员参与急救服务。同时,在各类学校以学生为对象的急救知识教育主要以临时课堂等形式开展,这些临时性课程属普及急救知识性质,如遇突发情况,学生能否进行急救还要打问号。

  农工党海南省委会建议,在法律层面规定特殊行业、场所应负有开展急救服务的义务,促进相关机构主动开展急救服务的普及教育,培养、配备专(兼)职的急救人员。同时明确规定社会急救参与人员的免责情形,消除大众参与急救的后顾之忧,让更多人主动参与到急救知识的学习与急救行动中来。

  有针对性的开展急救知识培训。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工作领域的社会人员所能接受或所需的急救知识内容不同,应有针对性的分层次进行普及教育。因此,可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的特点编制不同的课程目录与教材内容,如普通社会人员的课程内容偏向基础性与简单化,以心肺复苏为主要内容;针对公交司机、警察、教师等特殊人群,除心肺复苏内容外,可增加止血包扎、人员搬运等急救知识模块,通过对不同层次人员的分类教育,提高知识普及的精准化。

  加强社区急救体系的建设。一是明确社区医护人员在社会急救中的职责,增强社区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二是建立社区医护人员急救知识的培训、考核与奖惩制度,提高社区医护人员获取急救技能、参与社会急救的主动性;三是加大投入,将社区医院建设成为急救培训实践基地,定期开展培训,让社区居民就近即可参与急救知识的学习与实践。

  注重对高校学生开展急救知识教育,培养树立急救意识。在非医学类高校开设急救相关课程,学生修完课程可得相应学分;定期开展模拟急救演练,为社会培养一批急救力量。

  开展AED设备使用培训。海南许多场所都配备了AED设备,虽然设备上有视频演示如何使用设备,但是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非专业人员敢不敢使用是个问题。因此,在配备AED设备的场所,每年应定期组织使用AED设备培训,让AED设备在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完)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