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迈向国际“湿地之城” 一场湿地“保卫战”在海口打响(3)
2018年10月18日 11:12  来源:海南日报
海口东湖公园生态修复后美如画。 张茂 摄
海口东湖公园生态修复后美如画。 张茂 摄

  合理利用 探索发展湿地生态经济

  湿地保护与产业发展,到底能不能够兼得?如何在村民增收致富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什么样的方法和模式,能使湿地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协同共生、相得益彰?这是海口一直在探索的方向。

  来自湖南的“90后”大学生周缘毕业后先在企业工作了几年,2016年,看到海口湿地发展的大好前景,他毅然来到海口新坡镇仁里村,开始了他的生态湿地农业的创业道路。

  “销售泉水水生蔬菜、销售火山田农特产、开展萤火虫生态复育、推动田洋湿地农业示范。”周缘说,这些都是他给自己列出的2018年工作计划。学农业出身的周缘热爱这片乡村大地,也深知当地农民致富不易,先后为村里争取了特色产业扶持资金,开展乡村游、尝试湿地游,让村民广泛而长期地获得增收。

  以前村民对湿地利用的方式多局限于湿地内及水源附近围垦养殖鸭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大,而同时因为养殖的数量日益增多,其效益也逐年下降。周缘的设想是,通过浮床种植水生蔬菜、水生花卉,水中套养鳝鱼、泥鳅,多物种的平衡稳定存在也增加湿地的生态多样性,同时水生蔬菜、水生花卉的根系很长,在生长过程中还会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我们的生态水生蔬菜批发每斤6元钱都会有人收购。”周缘说。

  周缘的想法同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兴中不谋而合,袁兴中提出了按“土地整治+”思路打造田洋湿地产业的思路:即土地整治加湿地保护、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多功能田洋湿地产业,让乡村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产业发展协同共生,构建具有羊山特色的综合性湿地产业景观系统、乡村湿地生态经济示范系统。

  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也激活了海口市乡村湿地旅游市场。海口美兰区三江镇的“鹤舞九湖”,就是湿地文化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乡村生态旅游片区,每年吸引近5万游人到此旅游观光;秀英区永兴镇的“冯塘绿园”,是一个集羊山湿地、生态农业、民俗文化、创意产业等多元素融合的乡村生态旅游区,每年给每户村民带来2万多元收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海口正用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农民的脱贫致富并不矛盾,湿地保护与农业发展也并不矛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叶霖嘉
相关阅读
本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