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迈向国际“湿地之城” 一场湿地“保卫战”在海口打响(2)
2018年10月18日 11:12  来源:海南日报
在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运动爱好者通过骑行和徒步的方式来宣传保护湿地。 张茂 摄
在海口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运动爱好者通过骑行和徒步的方式来宣传保护湿地。 张茂 摄

  分类保护 遵循特色进行湿地建设

  碧波荡漾,充满野趣的五源河湿地公园;白鹭嬉戏,引人入胜的美舍河湿地公园;丰富的生态资源、演绎奇妙自然的那央湿地;水草丰美、有千年农耕文化的潭丰洋湿地……

  在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副院长、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张明祥看来,不管是城市里的美舍河湿地公园、城郊的五源河湿地公园,还是45个湿地小区,海口在规划和建设中都应当遵循湿地各自的特色来打造。

  今年8月12日,海口市凤翔湿地公园生态科普馆开馆。馆内对海口湿地资源进行了系统梳理,为了突出海口湿地的独特性,将海口湿地归纳为四大板块:羊山火山熔岩湿地、热带北缘红树林湿地、北向滨海湿地、城市内河(湖)修复湿地。前两个板块属于“天赋异禀”,重在保护;后两个板块是海口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对湿地的再认识,重在修复。

  羊山(火山熔岩)湿地是一片充满生态智慧的神奇土地。2012年全球环境基金(GEF)海南湿地保护体系项目宣传教育专家卢刚组织了30-40名志愿者,对羊山进行了为期1年的考察,并于2014年发布《海口羊山湿地快速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引起广泛关注。由此,这个与海口近在咫尺的“湿地王国”才广为人知。

  调查显示,海口洋山湿地栖息着多达21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如国家I级保护动物蟒,国家II级保护鸟类11种、两栖类1种、哺乳类5种。同时,也是国家II级保护植物水菜花、野生稻、水蕨的重要栖息地。

  去年,《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2017-2025年)》并首次提出了羊山湿地多用途管理区规划,填补了多用途管理区这一保护形式的空白。羊山多用途湿地管理区北临海口市区,南至海口新坡镇,东起海口市龙塘镇,西至海口市石山镇。规划总面积369.83平方公里。主要保护对象为羊山火山熔岩湿地自然——文化遗产综合体、羊山湿地的水文与水环境、羊山湿地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珍稀濒危特有物种及其生境。

  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更是一张让海口人骄傲的名片。这有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红树林(红树植物19科36种,占全国红树植物品种的97%),被称为“中国红树植物基因库”,在中国的海岛生态系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海口不仅为这里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等法规,将红树林湿地总体保护和控制范围由5万多亩增加至12万多亩,建立了巡护检查制度,严厉打击保护区内非法猎捕、捕捞、毁林占地等行为。

  美舍河、东西湖等则属于城市内河(湖)修复湿地范畴。2016年底,海口市委、市政府决定选取污染程度高、跨越最长、“最难啃的硬骨头”美舍河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海口水体治理。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路,海口在控源截污的基础上,开展了美舍河全河段的生态修复。“坚强的信念+科学的路径+正确的方法”,让美舍河短期内看到了变化,中期内取得了成效,长期内巩固了成果。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城市景观新名片,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在海口,每块湿地都有不同的规划和修复方案,分不同类型、依次推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叶霖嘉
相关阅读
本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