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正文
分享到:
湿地“精灵”守护者
2024年03月13日 11:25 来源:山海相约秀美英姿
陈创林在拍摄鸟类(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陈创林在拍摄鸟类(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3月12日上午8时,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入海口处阳光和煦,不少市民来到这里散步、晨练,享受春天的惬意。公园靠近海防林一侧,护林员陈创林正“藏”在树丛中,观察栖息在芦苇丛中的鸟儿。

  “无论刮风下雨,我每天上午8时左右就会来到这里开始一天的工作。”陈创林告诉记者,他的日常工作职责包括森林巡查与监测、记录园内动物与鸟类的种群与数量、定点植物的监测等。由于公园范围广,他主要以电动车代步,在电动车无法通行的区域,仍需徒步逐个巡查,单程下来,往往都需要3至4个小时的时长。

  “你听,那是白胸翡翠在叫。”刚与记者交谈没一会,听到密林深处传出几声清亮的鸟鸣声,陈创林便悄悄示意记者停下,拿起照相机开始拍摄。

  听音辨鸟,是陈创林多年巡逻学到的技能。2013年起,他开始负责海口市秀英区西秀镇11公里海岸线沿岸的海防林,从澄迈县盈滨半岛到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共800多亩公益林,都是他的管护范围。每天,他徒步行走在海防林,查找火灾安全隐患,查看是否有砍伐树林、捕杀野生动物、违法占地等行为,并将收集到的情况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2019年12月起,陈创林开始负责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中下游的巡护。除日常巡护外,他积极参与公园以外的鸟类监测工作,并加入海口畓榃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跟随专家学习鸟类识别、植物识别、红外相机安装等工作技能,用相机拍摄和记录下管护范围内的动植物。

  “这是三叶鱼藤,有它在,会抢走红树林的光照和养分,要及时清理。”“那是珠颈斑鸠,脖子上有一圈白点,像珍珠一样,很好看。”顺着河边廊道一路走到海边,陈创林津津有味地向记者介绍着沿途看到的或可能出现的植物、鸟类,对它们的习性和特征都“了然于胸”。

  “一名合格的护林员,看到树木,就要清楚它的特征、作用;看到鸟群,要能分辨出它们的品种、习性。”陈创林说,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种类丰富,除了本地品种,每年还有从外地过来栖息的候鸟。

现身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的蜂虎(央广网发 陈创林 摄)

  刚开始,陈创林也分不清楚鸟的类别和名字,都是一点一滴跟着专家和前辈学习,然后仔细分辨每种鸟的叫声,拍到鸟后再回去查资料、作对比,才逐渐熟悉起来。如今的他,已熟记200余种鸟类的名字与习性,听到、看到它们,几乎都能够快速地说出名字。

  每年3月中下旬,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小鸟”的栗喉蜂虎都会到访海口。为给栗喉蜂虎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公园管理方今年特地将公园内的栖息地进行修整。

  “栗喉蜂虎喜欢在陡峭的土沙墙上筑巢,长满杂草和倾斜的沙墙会影响它们居住,我们要在蜂虎到来之前,把‘地基’给它们修整好,方便它们把家安在这里。”陈创林说,每到繁殖季,他和同事都会加强栖息地周边的巡逻,密切关注是否有捕鸟、破坏栖息地等不法行为。

  随着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不断好转,各类珍稀植物与鸟儿的种类和数量都多起来了,这样的变化,也让陈创林很自豪。“公园环境变好了,动植物也增多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湿地保护的重要性,让我做这份工作的时候觉得很值得、很欣慰。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居住的家园越来越美好!”

  来源:央广网

编辑:陈少婷
推荐阅读
本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