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白沙起义:开启琼崖黎族苗族人民跟党走的革命新路
2021年04月06日 15:40  来源:海南日报

  记者 李梦瑶

  驾车行至海榆中线157公里处,往北侧一拐,便来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番响村。3月底的一天,村里的黎族妇女干完农活,照例聚拢在村口的文化广场,嗓子一亮,一首首红歌便传遍整个村寨。

  “英雄花开朵朵红,黎苗翻身心儿畅;花开要靠露水润,翻身全靠共产党……”村民王素娇说,他们向来习惯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唱进歌里,“共产党”便是经久不衰的一个黎歌主题。

  第一次将“共产党”唱进歌里是何时已不得而知,但黎胞主动寻找共产党却是有迹可循。1943年,黎族领袖王国兴带领饱受国民党迫害的黎族苗族群众发动白沙起义,这一壮举不仅为琼崖特委开辟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和解放海南岛创造了有利条件,更开启黎族苗族人民跟着共产党走的革命新路。

  而故事的开端,正是发生在番响村。

图为航拍位于琼中红毛镇番响村附近的白沙起义纪念园
图为航拍位于琼中红毛镇番响村附近的白沙起义纪念园。

  不堪压迫   奋起反抗举义旗

  青山绿水环绕下的番响村,幢幢新式民居成排连片。“现在村里日子越过越好,可多亏了这些革命先辈的付出。”顺着王素娇手指的方向,海南日报记者注意到,不少民房前都悬挂有烈士故居的木牌,而几棵枝繁叶茂的菠萝蜜树后,正是黎族领袖王国兴的故居。

  徐步靠近,一串急促的脚步声似乎从79年前传来。

  彼时,正逢1942年农历新年,番响村并无半点过年的喜悦,人们的火气反而越来越躁。

  能不躁吗?自日军铁蹄践踏琼岛,琼崖国民党当局龟缩至五指山山区一带后,他们便巧立“抗战粮”“官长粮”“参议粮”“军服费”“草鞋费”等名目横征暴敛,更寻找各种借口随意捕人杀人,一时间无数黎村苗寨沦为“无人村”。

  即便侥幸存活,黎胞们家中也是一贫如洗,以致于到了年关竟纷纷无米下锅。

  这一天,红毛乡各保保长假借拜年之名,匆匆往黎族头人王国兴的家中赶去。“一行人此番目的,其实是去密谋对策。”白沙起义纪念园管理站站长蒋自彪说,彼时,黎族苗族同胞在残暴的屠刀前觉醒,众人细数国民党罪行,一致达成共识:不反抗、不斗争,就只有死路一条。

  此后一年多时间里,王国兴又多次召集各乡黎族首领密谈,进行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最终决定于1943年8月17日卯时揭竿起义,由王国兴担任起义总指挥。

  似是隐隐感到一阵躁动,国民党当局变得愈加猖狂,不仅于1943年6月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中平惨案”,更在2个月后再次向红毛乡各保强征各种税款与壮丁。

  弥漫在空气中的愤怒,如同炮仗般一点就爆。距离约定之日还有5天,1943年8月12日拂晓,来自白沙、元门、牙叉等乡的4000余名黎族苗族群众终于按捺不住,手持粉枪、弓箭、钩刀和锄头、木棍,朝国民党反动派冲杀而去。

  至此,以黎族人民为主、有苗族群众参与的白沙起义拉开序幕。

  8月12日至8月26日,白沙各区2万余名黎族苗族同胞分多路对国民党军政人员发起袭击,共打死打伤300余人,缴获枪支、子弹一大批。历经半个月的激战,驻在白沙县境内的国民党军政机关和部队被全部赶出,白沙起义取得初步胜利。

图为白沙起义纪念园内的王国兴塑像。
图为白沙起义纪念园内的王国兴塑像。

  起义受挫   主动寻找共产党

  隆隆战鼓声早已消逝,到访距离番响村不远的白沙起义纪念馆,一件件文物藏品仍依稀留存历史残影。

  “粉枪是一种比较古老原始的前装式枪,黎胞平时多用来上山狩猎。”指着馆内玻璃橱窗中一把锈迹斑斑的粉枪,蒋自彪感慨,拿着这般落后的武器就敢对抗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可见当年参与起义的黎族苗族同胞之勇。

  然而这一力量强弱对比,也为起义后的历史走向埋下伏笔。

  1943年9月底,国民党当局偃旗息鼓仅月余,不甘失败的他们便调集1000多兵力,分为多路,向白沙地区人民猖狂反扑。由于缺乏正确的斗争纲领和严密的战斗组织,武器简陋,弹药不足,加之缺乏战斗经验,起义军伤亡十分惨重。

  弹尽粮绝下,王国兴、王玉锦等人只好率领部分起义队伍撤退至什寒山和鹦哥岭一带。但国民党军队依旧紧追不舍,不仅接连进行血腥屠杀,设岗哨切断起义队伍物资来源,更叫嚣“悬赏1000块光洋要王国兴的人头”。起义队伍面临山蚂蟥叮咬、瘴气侵袭、饥饿、寒冷和疾病的多重威胁,几乎就要被逼上绝路。

  族人们的活路在哪儿?王国兴于众人呼声中又一次找到答案:找共产党,才是唯一的出路!

  不久,王国兴挑选出的代表王文聪、王高定和吉有理,踏上寻找救星的漫漫路途。3人扮作挑夫,历经一个多月的辗转打听、托人带路,抵达中共儋临联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终于见到琼崖特委书记冯白驹。

  “救救我们吧,派人到我们那里去吧,要不,我们会被‘国贼’杀光的呀!”1944年初的一天,澄迈县六芹山上,王文聪刚见到冯白驹便兴奋落泪,哭着将白沙起义的缘起、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惨痛一一道来。

  黎胞的到来,同样让冯白驹感到欣喜。

  “原先我党在民族地区的基础比较薄弱,工作一直较难开展。”琼中党史县志办工作人员曾纪海说:“这次黎族同胞主动寻找共产党,无疑为我党我军开辟五指山区革命根据地送上了一把‘金钥匙’。”

  对此,毛泽东主席也曾给予高度评价:中国少数民族自发起义,主动寻找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王国兴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人。

  迎来曙光   跟党踏上新征程

  对于白沙起义的意义,《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一书评价称:它对后来创建五指山中心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这一说法并非夸大其词。彼时,王国兴先后建立猛进队、英勇队、区常备队、乡常备班、村后备队等武装,动员黎族苗族人民积极支前和踊跃参军,极大充实了琼崖革命武装力量。

  “为了保卫胜利,黎(族)苗(族)子弟越来越多参加了琼崖纵队。”冯白驹在《五指山尖五朵红霞》一文中回忆称,到海南解放时,平均每5名琼崖纵队战士,就有1人是少数民族同胞。

  而对于黎族苗族同胞本身而言,白沙起义也是一次全新的开始。

  “富有革命传统的黎族苗族人民在历史上不知进行过多少次英勇斗争,但都未能逃脱封建社会农民反抗斗争的失败命运。”曾纪海说,直到白沙起义冲破传统斗争的窠臼,他们将自己的民族斗争纳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洪流,这才走上了争取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

  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建设期间,中共琼崖特委通过土地改革、减租减息、清匪反霸等一系列斗争,推翻压在各族人民头上的封建势力,黎、苗等各族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被乌云笼罩的五指山山区终于迎来曙光。

  “我懂事的时候,‘国贼’早已被赶跑,只剩下共产党人带领我们一起垦荒种田,发展生产。”年近七旬的番响村村民王月英还记得,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便通了水电,部分人家甚至还将茅草屋换成了瓦房,“近几年党和政府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

  日子一天天变好,往事却并不如烟。如今,每年到白沙起义纪念园拜谒的人络绎不绝,展现白沙起义历史事件的彩绘及铜像在番响村处处可见,村民们甚至将这段红色故事唱进了歌里,跳进了舞里。

  “革命历史不会忘,革命精神更会永远激励我们。”在番响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净看来,从种水稻到种益智、槟榔、橡胶,再到发展种桑养蚕、乡村旅游等产业,如今番响人这种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正是对红色精神的最好传承。(本报营根3月28日电)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