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血战白沙门
2020年04月26日 16:15  来源:海南日报

  琼崖革命遗址寻访

  血战白沙门

  ■ 本报记者 习霁鸿

  4月的海口白沙门公园,尽显生态之美:曲径通幽,叶绿花红,飞鸟掠过海面,风筝在晴空下“翱翔”,银发的老人们衣袂飘飘,童真的孩子们嬉闹玩笑。整个公园生机盎然,弥漫着春天的气息。

  如果不是公园北面的白沙门渡海纪念广场,任谁也想象不到,70年前,就在这里,曾发生过一场解放海南的激烈战斗,两百余人的解放军队伍,最后仅有十几人生还。

海口市白沙门公园的渡海作战纪念广场上竖立的塑像。 本报记者 苏晓杰 摄

  “椰风舞袖拭丽日,胶雨滴泪洗长空;忽闻琼崖花似锦,回看天涯旗正红!”中国人民解放军43军127师老战士于振瀛后来在《吊白沙门岛殉难烈士歌》中的诗句,便写出了当年战况之惨烈。

  潜渡琼州海峡

  1950年3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43军127师加强团(以下简称加强团)的3733名指战员接到渡海作战命令,当晚分乘88艘木船,从雷州半岛的博赊港起航,计划次日在海南岛琼山塔市乡的卜创港一带登陆。

  这是解放军野战部队第四次潜渡琼州海峡。

  在夜色的掩映下,88艘木船迅速向目的地进发。不料,就在驶近至海口附近海面时,我军与7艘国民党兵舰相遇。国民党兵舰一齐打开了探照灯,并发射照明弹,幽黑的海面顿时亮如白昼,我军的88艘木船一时间暴露无遗,无处躲避。

  两军相逢,敌军立即开火。霎时间,海面上炮火连天,激起巨大的水浪。加强团迅速拟定作战计划:以一、二营为突击队,在团部指挥船的左侧全速前进;以三营第八连、第九连和机枪连为掩护队,在团部的右侧,负责阻击从秀英方向攻击解放军的兵舰,掩护主力按原计划登陆。

  由三营第八连、第九连和机枪连组成的掩护队和敌人兵舰展开殊死搏斗,紧紧地咬住敌军兵舰。敌军快速调集了另外3艘兵舰前来增援,水浪四溅的海面上,10艘兵舰和20艘木船打得异常激烈。

  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敌军兵舰,掩护队每连组织四个敢死小组,每小组一班兵力,配备一挺机关枪、炸药包、手榴弹及冲锋枪,乘坐一只小舢板,在三营副营长王金昌、副教导员葛尹元、团部组织股长秦道生的统一指挥下,每次出动8只小舢板,向兵舰靠拢,贴身实施猛烈攻击,连打带冲。

  两军在海上搏斗数小时,掩护队伤亡惨重,却也牵制了敌军兵力。由于没有电台,掩护队与加强团失去了联络,顺水漂流到了一处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登陆白沙门岛

  4月1日拂晓之前,掩护队在一片茫茫的滩涂上弃船登陆,消灭了一个排的守敌,抓住了几名俘虏,经过审讯后,才知道这座小岛名叫白沙门岛。

  在呈半圆形的白沙门渡海纪念广场里,一座高三米的渡海英雄纪念雕像矗立在中间,3名“解放军战士”携手并肩,在膝盖深的海浪中踏浪前行,朝着琼崖前进,就是在回溯当年的场景。

  白沙门岛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距离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带海口市区仅5公里。北面是大海,东面是海南岛最大的河流南渡江的出海口河网地带,南面与海口市隔着一道不到百米的海汊子,而西面则是敌舰队停泊的港口。

  那时的白沙门岛十分荒凉,没人,没树,没丛林,没建筑,掩护队放眼望去,只能看到一片白沙。从军事角度来说,这里是一块绝地,在此登陆,前进、后退、隐蔽都十分困难。因此,敌军仅把这里作为监视海面的前哨阵地,并未格外防备。

  掩护队的意外登陆大为出乎敌军意料。震惊的敌军误以为解放军此举意在截断琼(山)文(昌)公路、海(口)榆(林)公路,攻打海口,顿时阵脚大乱。时任国民党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紧急命令驻守灵山的机动部队暂编第十三师第三十七团前来增援,海口警备司令部也集中海口市的警察、宪兵投入战斗,准备背城一战。薛岳本人则仓惶乘车逃往文昌。

  经过一番勘查地形后,掩护队在白沙门岛紧急成立了临时指挥部,划分作战区域,命令部队进入阵地,准备迎击敌人的进攻,并向大家讲明目前的危险处境,要求大家坚守该岛,待天黑以后再突围。

  然而,如临大敌的敌军已经来势汹汹,准备对我军开展立体围攻。

  白沙门战斗洒热血

  4月1日早上,敌军对白沙门岛形成包围之势,轮番轰炸、扫射,枪林弹雨,沙土四溅。我军缺乏坚固掩体,处在十分不利的局面。然而,我军战士英勇无畏,硬是穷极各种方法,挡住了敌军的猛烈攻势。到1日傍晚,发动了数十次进攻的敌军仍未能攻上白沙门岛。

  1日晚,我军临时指挥部根据战况调整策略,认为应该抢船突围。经过几轮拼死搏斗,我军终于夺回几只木船,由八连连长冯开珠带着重伤员乘船返回大陆。

  4月2日晨,留在白沙门岛上的我军战士再次发起冲锋,却未能成功,大半数人牺牲,最后仅有7人突围成功,被琼崖地下党的同志送到五指山革命根据地休整,解放后归队。

  4月3日,枪炮声停息,琼崖地下学联组织部分群众,前往白沙门一带寻找可能失散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以到海边游泳为名,在海滩、灌木丛、小岗处寻找,在有可能掩藏的地方,放下馒头、饭团等食物,希望这样或许能帮助失散的战士坚持下去。

  “八、九两个连队,不仅完成了护航任务,而且他们在白沙门岛的登陆,造成了敌人的错误判断,牵制了敌军的兵力,为我加强团主力胜利登陆和向纵深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海口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研科主任科员周琪雄说道。

  为了表彰掩护队的功绩,2009年,海南各界人士同心协力,在白沙门战斗遗址建立了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的渡海作战纪念广场。2010年1月,渡海英雄纪念碑建成。

  纪念碑用大方块花岗岩砌成,呈四面体,碑总高8米,碑身高3米。碑的正面镌刻着朱德于1957年1月27日题写的“渡海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背面则刻有《悼白沙门上的烈士》长篇碑文。

  “忽闻琼崖花似锦,回看天涯旗正红!”在这片战斗遗址上,春天已经到来了,解放军战士心里装着的人民群众如今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他们心里装着中国梦,并为之努力奋斗着。

  (本报海口4月17日讯)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