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琼崖一大燃星火
2020年04月26日 10:43  来源:海南日报

  1926年6月,中共琼崖一大召开并选举产生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从此,琼崖民主革命事业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琼崖一大燃星火

  ■ 本报记者 习霁鸿

  解放海南的历史何处寻?拐进海口市解放西路,钻进竹林里巷,循着满墙的石灰色革命浮雕,跨进131号邱宅,就掀开了20世纪20年代波澜壮阔的革命巨幕。

  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会议正是在这里召开。《中国共产党海口历史》中提到:从此,琼崖民主革命事业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中共琼崖一大旧址老照片。(图片由海口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旧址今生:

  沧桑老宅承载壮阔历史

  邱宅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793平方米,建筑面积698平方米,坐北朝南,二进3间四合院式布局,是典型的琼北传统民居。

  建于1920年的邱宅已是“百岁老人”。经过“修容”,邱宅如今白墙黛瓦,丝毫不显半分晦暗。

  1925年10月,为消灭盘踞海南的军阀邓本殷,广东国民政府进行第二次东征及南讨。1926年1月20日,国民革命军成功攻下府城、海口。在国民革命军渡琼前后,一批共产党员也相继登岛,在琼崖开展革命活动。

  “1926年2月,中共琼崖特别支部在海口成立,罗汉任特支书记。”海口市委党史研究室综合科科长滕志雄介绍,当时特支主要在海口活动,同时也辐射并影响全岛中共党员的活动。

  “尽管如此,当时的海南岛却还没有一个中心党组织。”滕志雄说,直到1926年6月,中共琼崖一大召开并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琼崖地方委员会,才填补了这一空白。

  “那个时期,这一片叫作竹林村。”中共琼崖一大旧址讲解员陈葵英告诉海南日报记者,邱宅系邱秉衡的父亲所建,但邱秉衡的家人却极少在此居住。当时的邱秉衡20岁出头,血气方刚,同情和支持革命,时常暗中帮助从事地下活动的共产党人。由于当时邱宅周边都是竹林、水田和墓地,地点极其隐蔽,且隔着水田就可以望见国民党的海口总部,非常适合开展秘密工作,邱秉衡便将宅子交由共产党使用。

  跨进二进的门槛,迎面墙上便挂着一面鲜艳平整的共产党党旗,党旗下头,是一张木桌和12张排椅。椅背雕刻花式考究,颜色却暗淡,仿佛岁月都化成了粒粒灰尘,钻进了这木制桌椅的每一处纹路中,日复一日,为它们罩上了历史的荣光。“这些物品都是我们为了还原当时的会议场景,而向社会征集的同时期的物件。”陈葵英介绍。

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展馆。 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大会召开:

  海南从此有了中心党组织

  “当年共有12人参会,包括11位代表和中共广东区委特派员杨善集。”中共琼崖一大旧址管理处副主任陈鸿辉解释,会议原定有13位代表参加,但不知何故,代表柯嘉予和陈德华未能到会。

  最终参加会议的党员代表包括王文明、罗文淹、冯平、许侠夫、周逸、何德裕、李爱春、黄昌炜、陈三华、陈垂斌、罗汉,代表了海南200多位党员。会议由杨善集传达了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和广东区委的指示,随后大会分析了全国和琼崖的革命形势,讨论了琼崖党组织的主要任务,通过了关于职工运动、农民运动、政治工作、军事工作等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琼崖地方委员会。未能参会的柯嘉予和陈德华也在琼崖地委中各有任职。

  自古英雄出少年。陈葵英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琼崖一大参会人员的平均年龄仅有26岁,最年轻的地委青年部长罗文淹当时年仅22岁,最年长的地委书记王文明当时也只有32岁。

  参会队员身上的醒目标签不只是年轻。“20世纪20年代,海南很多人都没有念过书。但是参会的人中,个个都是当年的高才生,其中4位还曾在海外留学。”陈鸿辉掰着指头,逐一说明道:“杨善集、军事部长冯平、妇女部长陈三华都是莫斯科东方大学毕业生,国民党工作部部长罗汉曾经留学法国。而剩下的人中,除了何德裕就读于黄埔军校外,其余人员均在大学就学过。”

  “不同于同时期其他地区的一些中共会议需要不断转移、躲避敌人,中共琼崖一大就在这间宅子里顺利召开。”滕志雄感慨道:“会议期间,邱秉衡还自愿借商人身份作掩护,在门口站岗、放哨,为会议提供各种服务。”

  精神长存:

  12人牺牲于海南岛解放前

  邱宅的天井如今被改造成了一间房屋,专门展示13位代表和特派员杨善集的事迹。在顶天立地的一面照片墙上,14人多以年轻人的样貌呈现。“14人中,仅有罗文淹和柯嘉予亲眼见证了海南岛的解放。”再次讲述解说过无数次的事实,陈鸿辉仍然痛惜不已。

  1927年9月23日,时任中共琼崖特委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杨善集指挥打响了我党领导的琼崖人民武装斗争的第一枪——椰子寨战斗。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中,杨善集毫不畏惧,冲在前线指挥战斗。不少人劝他靠后一点,杨善集却说:“部队还缺少作战经验,这个时候,我不上前谁上前!”最终,27岁的杨善集中弹牺牲。

  1928年5月,时任中共琼崖工农红军总司令的冯平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他说:“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杀了一个冯平,还有千万个冯平,革命是杀不绝的,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1928年7月4日,冯平和他的亲密战友符节,在国民党反动派军警的押送下,昂首阔步、高唱《国际歌》走向刑场,时年29岁。

  1943年,与会的唯一一位女代表陈三华在苏北牺牲。这位在中共琼崖一大中被推选为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委员兼妇女部长的传奇女性,在1927年12月参加了著名的广州起义。1933年起,与丈夫黄邦荣一起在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员会机关工作,负责联络和接送海外革命同志。1935年,陈三华赴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9年后又辗转到江苏省苏北新四军军部工作。

  1927年“四二二”事变时被捕的年轻党员李爱春,被国民党军勒死于府城五公祠后米铺村坡地上,死前仍在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积劳成疾的王文明,最终病逝在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生命永远定格在36岁。

  因牢狱之苦,身体备受摧残的陈德华在弥留之际尚且不忘要“继续为党工作”。

  ……

  新中国成立后,罗文淹撰写、抢救海南初期革命有关史料、文章10万余字,为我党留下了宝贵的革命历史资料。1961年4月5日清明节,罗文淹病逝于海口市人民医院;柯嘉予在南京银行部门工作,1977年在上海与世长辞。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斯人已去,但还有一批批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续写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传奇。

  (本报海口3月4日讯)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