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打造党建“主心骨” 激活脱贫新动能——记中共海口市琼山区委组织部
2020年12月15日 14:19  来源:海口日报
 琼山区甲子镇昌西村脱贫致富夜校“红领巾班”深受孩子们欢迎。 记者 史瑞丽 特约记者 许晶亮 摄
 琼山区甲子镇昌西村脱贫致富夜校“红领巾班”深受孩子们欢迎。 记者 史瑞丽 特约记者 许晶亮 摄

  党建搭台,探索“党支部+”产业发展新模式;创新服务,开设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红领巾班”……在扶贫工作中,海口市琼山区委组织部坚持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变为扶贫发展优势,力促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双推进”。

  创新党建引领

  探索“党支部+”产业发展新模式

  琼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赖道清告诉记者,近年来,琼山区委组织部始终坚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并整合一线攻坚力量,将乡村振兴工作队与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力量有效整合,成立8个乡村振兴工作队临时党支部,选派81支乡村振兴工作队,并以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为“主力军”,建立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切实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最前沿。

  旧州镇雅秀村驻村第一书记张萍带领村民成立雅秀冷泉黑山羊种养专业合作社,46户受益贫困户年均增收7000元左右,实现全村脱贫。贫困户加入党组织意愿高,目前该村4名贫困户已入党。三门坡镇清泉村在黄亮、曾潇、辜政等几任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引进和壮大清泉黑山羊养殖基地,打造光伏扶贫产业等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创收23万多元……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琼山区积极打造脱贫攻坚“主心骨”,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党员干部的“头雁”带动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琼山区委组织部探索“党支部+”产业发展新模式,推行“村党支部+企业+农户”“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引进大湖桥、伟德牧业、牧榕鸡等5个公司,大力发展三角梅、黑山羊、光伏等15个产业项目,实现既有统一经营的组织化产业项目,又有结合贫困户需求的分散式产业项目。在云龙镇,云岭村党支部与合作社以土地等方式出资200万元,打造40亩食用菌种植棚基地,发展高附加值食用菌种植产业,预计每年可获得纯收入30万元。

  首创“夜校集市”

  拓宽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渠道

  琼山积极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首创脱贫致富“夜校集市”活动,利用每周一晚脱贫致富电视夜校节目开播前1小时,组织贫困户集中售卖自家农特产品,拓宽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渠道,并在全省推广。此外,还开设脱贫致富夜校“红领巾班”,满足贫困家庭孩子的各类教育需求。

  “老师!我要剪一条金鱼”“老师!老师!我要画一条章鱼”……每周一的晚上,甲子镇昌西村脱贫致富夜校“红领巾班”都会响起孩子们欢快的声音,小朋友们在党员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展各类文化课和艺术课培训活动。

  昌西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张夏龙表示,在甲子镇昌西村委会,贫困家庭少儿有158名,相比城市里大部分的学龄儿童,这里土生土长的孩子能够接收到的教育资源较少。甲子镇昌西村创新推出“夜校+红领巾班”,为贫困家庭孩子们亮灯开课,既让贫困户鼓腰包,也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富脑袋。

  目前,琼山策划的“消费扶贫直通车”也广受好评,以“政府+村党支部+结对帮扶单位”模式,强化农产品供需对接,将原先“备好产品等待消费”转变成更加主动的“订单认购、订单种养、送货上门”方式。甲子镇昌西村党支部将“消费扶贫直通车”开进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地,有效解决贫困户会种不会销的问题,激发了农户内生动力。

  作者:史瑞丽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