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十三五成就|海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民生账本提升幸福指数
2020年12月02日 15:28  来源:海南日报
近年来,海口加大投入新建学校,解决学位紧张及大班额问题。图为位于秀英区新海港片区的新海学校(迁建)项目。 本报记者 张茂 摄
近年来,海口加大投入新建学校,解决学位紧张及大班额问题。图为位于秀英区新海港片区的新海学校(迁建)项目。 本报记者 张茂 摄
海口美兰区大致坡镇贤来村村民抱团发展富贵竹种植产业。本报记者 张茂 摄
海口市属公立医院在夜间开设专家门诊,为患者提供就诊便利。 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 本报记者 计思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到名校相继落户,从千里四处求医到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从杂草丛生的闲置地到美丽的街心花园……在“十三五”海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画卷中,浓郁且温暖的民生底色,顺应民声、浸润民心。

  美好生活的背后,是海口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持续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发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椰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温度”、幸福的“质感”。

  教育基础不断夯实 家门口就能上到平价优质学校

  家住海口现代花园小区的张女士,是一位二孩母亲,两个孩子都在小区里的海口市现代之星幼儿园上学。张女士感慨:“一个孩子一学期的保育费是9000多元,两个孩子的费用加起来,对我们这个工薪家庭是不小的压力。”

  就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张女士欣喜地发现,海口市现代之星幼儿园的收费实现了两连降:2019年11月,该幼儿园申报成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从一学期9585元降到了7800元。2020年6月21日,该幼儿园又同龙华区教育局签订了协议,正式转为公办幼儿园,保育费下调至一学期2500元。

  “和最初相比,收费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让我们夫妻俩的负担减轻了不少!”张女士说,听到幼儿园转为公办的消息,家长群里的讨论热烈极了,“多亏了这么好的政策,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平价优质的学前教学,我们这些家长都觉得很幸运。”

  该幼儿园的转型,是海口市教育局推进学前教育“两个比例”提升(公办幼儿园就读幼儿比例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高到80%)的缩影。

  民之所盼、施政所向,教育一直都是民众关心的重要民生话题。今年1月3日,海口市召开专题会议,将学前教育“两个比例”提升工作列为2020年市委一号督办案,决定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园建设项目,盘活用足闲置公办园学位,利用存量国有资产举办公办园等渠道扩大公办学前教育学位容量,并强化推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工作,为海口学前教育提质降费。

  今年以来,海口市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两个比例提升工作,市级财政已投入10亿元,用于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回购、补助各区两个比例专项工作等。

  截至目前,海口新增公办学位4.16万个,公办学位占比从原14.6%提升到56.2%。公办园的园所从59所增加到172所,增加了113所公办园。普惠性幼儿园总学位由5.07万个增加到9.12万个,总学位占比达84.7%。按时完成了学前教育“两个提升”的目标。截至目前,海口172所公办园保教费平均约2500元/学期。

  作为省会城市,海口汇聚了全省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加上城镇化进程和“二孩”政策等影响,海口城区学校生源持续增长,造成各学校学位紧张。近几年,海口加大投入新建学校,解决学位紧张及大班额问题。十三五期间,海口制定“一校两园”建设计划并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新建16所、改扩建16所,新增4.5万个公办学位。不断完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增加政府对教育的经常性投入和专项投入,年均教育投入超过35亿元。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哈罗公学、德威公学、北师大海口附属学校、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人大附中海口学校等一批国内外名校纷纷签约落户海口,满足了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这对于引进高端人才、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大健康”提升城市幸福感

  什么样的城市才算是健康?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绝对是一个重要指标。

  今年国庆节前,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国内知名骨科专家张长青在海口市骨科与糖尿病医院为一位海南小伙成功实施了全世界股骨头坏死治疗的领先技术“游离腓骨移植手术”。“在海南就能享受到国内一流医生的诊治,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这位小伙说。

  针对我省骨科与糖尿病高发病率问题,2016年7月至9月,海口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海口市卫生局)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签订了框架协议和补充协议,共同合作建设“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海口骨科与糖尿病医院”,该医院于2017年11月开始运营,结束了海口市没有公立骨科和糖尿病专科医疗机构的历史。

  “十三五”期间,海口持续深化对外医疗交流合作,不断引进优质医疗资源。通过与上海六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华润医疗集团、梅奥诊所、泰康拜博医疗集团等全国知名医院“联姻”,引进名医名家、高级人才和国内顶尖学科带头人落户本地,并选派医疗机构和医院的管理人员、一线医护人员到国内外知名的医疗机构进修学习,让椰城百姓实现“大病不出岛”。

  数据显示,上海六院海口骨科与糖尿病医院开业两周年共完成近2000台手术,其中疑难手术占85%以上,近30%患者来自岛外,基本实现了“市民患骨科疾病和糖尿病两种专科大病不出岛”的目标。

  同时,海口已实现基层医疗机构行政区域全覆盖,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2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0家。按照“一村一室”原则,已建成村卫生室235家,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覆盖率100%,基本形成“15分钟城市健康服务圈、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

  “我们将坚决扛起海口健康产业在全省健康产业发展中的先行引领和责任担当,努力将海口打造成为国际智慧健康宜居名城、全国健康产业高地、休闲旅游康复疗养之都。”海口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口将利用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对外开放力度,编制出台《海口市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积极构筑“一核两翼三区”的健康产业空间发展格局,有序带动全市健康产业协调发展。

  筑牢脱贫基础 持续提升脱贫成效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11月10日,走进位于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城西村的文心兰扶贫示范基地花棚里,一盆盆兰花郁郁葱葱,一杆杆细长而茁壮的花茎摇曳着一串串美丽身姿的兰花。在花棚里,脱贫户林荣和村民们正在给兰花浇水、施肥、剪枝叶,“我老公患病需要人照顾,我每天骑电动车来这里上班只要15分钟,旺季时每个月基本工资加提成能有3500元,感谢政府和企业对我们的帮助。”说起这份工作,林荣喜上眉梢。

  “文心兰每亩投入较少,种植工作量较轻,有利于带动贫困户劳动就业。”海南罗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经理尹开虎介绍,目前,基地给周边贫困村提供20多个就业岗位,平均每人每年工资达25000元以上;临时性用工50多人,季节用工工资28万元。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产业帮扶则将“输血”式帮扶,转变成“造血”式帮扶,助力贫困群众拔掉“穷根”。林荣生活的变化,是海口市脱贫户家中变化的缩影。

  今年以来,海口市继续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产业扶贫的力度,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扶贫项目。据悉,截至今年9月30日,海口市共计划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797万元。其中,计划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939.75万元。

  在产业扶贫方面,继续推行“五带动全覆盖”模式,进一步做好扶贫龙头企业的申报认证工作,壮大本地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业扶贫方面,海口做好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开展精准帮扶、后续跟踪等就业服务,确保符合条件的零就业贫困家庭动态清零;继续做好贫困人口就业岗位筹集、推荐和就业需求对接;积极筹措扶贫就业公益岗位;开展“地方政府+行业部门+用工单位+贫困人口”就业试点工作;支持和引导贫困劳动力参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污水治理等工程建设,促进家门口就业;继续推进扶贫车间(基地)建设,落实好贫困人口就业奖补政策。

  截至今年9月,海口全市22个贫困村,4346户1929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0%,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时,自2018年来,海口市连续两年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大比武“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连续两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名列第一,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本报海口12月1日讯)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