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海口精准实施扶贫项目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2020年10月20日 16:58  来源:海口日报
10月19日,在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仁里村扶贫基地石斛产业园,脱贫户麦晓莉(图右)在和基地技术员交流石斛种植经验。 记者 王程龙 摄
10月19日,在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仁里村扶贫基地石斛产业园,脱贫户麦晓莉(图右)在和基地技术员交流石斛种植经验。 记者 王程龙 摄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基,只有实现产业兴旺,群众的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近年来,海口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助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立足资源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总体思路,因村施策实施特色扶贫项目,为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同时,开辟脱贫致富新路径。

  “旅游+扶贫” 助农户转产就业

  近日,走进龙华区新坡镇仁里村休闲果园旅游观光体验项目,放眼望去,一排排钢管架整齐排列,绿油油的百香果苗焕发出无限生机。

  “这里种植的品种主要有百香果、菠萝蜜等果苗,除了种植高效的传统经济作物以外,还有包装、销售、仓储、物流等后续配套,有利于全镇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新坡镇副镇长陈学强介绍,项目主要采取“公司+村委会+贫困户”的经营发展模式,直接带动68户贫困户参与产业的发展建设,间接带动约300户农户转产就业。

  和仁里村一样,仁南村也结合本村实际,通过兴产业实现蜕变,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路子。仁南村地处羊山地区,村委会没有村集体用地,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没有基础。仁南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邢健与村“两委”干部一起深入走访65户村民,成功整合了村里77亩撂荒地发展稻虾生态种养项目。

  “龙虾基地这块地方地形凹陷、常年泡水,不适合耕作,有邻近的潭丰洋湿地供水源,却很适合发展稻虾生态种养项目。”邢健说。截至目前,基地已卖出小龙虾1700多斤,收入8万余元。不仅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更带动了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因村施策 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在海口各个乡村,一批批勤劳能干的能人、一个个实打实的举措,有力推动着产业扶贫项目前进。

  秀英区东山镇乡村振兴工作队与玉下村村干部结合本地实际,发展热带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为贫困村打造“聚宝盆”;琼山区旧州镇雅秀村依托冷泉资源,种植冷泉芋头和冷泉水芹,村民不仅全面脱贫,日子也越过越红火;美兰区大致坡镇金堆村在莲花种植、椰雕工艺、养蜂等产业的推动下,如今已成为当地“网红村”。

  因村施策,需要能人带动,更少不了专家技术团队的智力支撑。如今,海口许多村通过专家团队的技术指导,围绕本村优势特色产业,托起村民致富梦。

  龙泉镇新联村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但由于种植的普通水稻效益低,近年来出现稻田撂荒。为了破解撂荒难题,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年初,龙泉镇邀请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专家团队,对新联村进行深入调研,根据新旧沟湿地土壤性质,确立了以农科院研发的“绿金香”“美香占”等特优香米品种作为冷泉特色水稻在新旧沟湿地试验耕作。

  “我们打造的大米品牌‘新联新米’很受欢迎。”新联村委会副主任庄凤贝介绍,将继续通过打造新联村农产品品牌,提高知名度,进一步搭建湿地农产品、扶贫产品的销售渠道,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一个个特色产业项目、生态高效农业项目正在海口遍地开花,既富了村集体,也富了农民群众。

  作者:邝晓霞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