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海口琼山区帮扶合力 让贫困乡亲奔小康
2020年07月28日 17:38  来源:海口日报

  “从片瓦遮身到宽敞明亮的平房,这几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月26日上午,在琼山区旧州镇旧州村委会,脱贫户王辉颂正赶着牛群穿过林地,满脸笑容。

  近年来,党和政府针对贫困人口开展了全方位的帮扶。教育、医疗、住房、就业、产业、最低生活保障……一项项帮扶政策,不仅改变了贫困人口的家庭生活,还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助力,让广大乡村变得焕然一新,也加速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形成帮扶合力 让贫困乡亲奔小康

  “感谢党和政府的大力帮扶,让我和孩子们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琼山区三门坡镇谭文村脱贫户梁冬梅哽咽着说,过去,因为丈夫生病、孩子们上学,她们一家人过着艰苦的日子。

  在破旧的瓦房内,每天清晨一睁开眼睛,梁冬梅就得考虑丈夫的医药费怎么办,孩子们的学费怎么赚。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自己一个人身上,虽然觉得日子很苦,但她咬牙坚持着,通过打零工努力维持家用。

  2014年,梁冬梅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党和政府制定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让梁冬梅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

  孩子们的教育有了保障,每个孩子每个学期都有了教育补贴,她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的学费;丈夫看病可以报销,她的经济压力减轻了不少;丈夫去世后,她又积极学习荔枝种植技术,努力发展荔枝产业;过去的瓦房被翻盖一新,成为宽敞明亮的两层楼房,屋内被粉刷一新,家中也添置了不少新的家具家电……因为精准的扶贫政策,梁冬梅的生活发生了蝶变。而在海口的广大乡村中,一个个“梁冬梅”的生活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蝶变。

  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在海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不仅紧抓党建工作,以党建促脱贫,还积极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

  记者从海口市扶贫工作办公室获悉,近年来,海口市积极实施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住房保障、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饮水安全保障、最低生活保障等全方位的精准帮扶政策,多项举措形成巨大的帮扶合力,让广大贫困群众能够吃穿不愁,上得起学、看得起病、住得起房,在生活方面得到基本保障;同时,贫困群众还能依靠产业发展、积极就业稳定增收,为全面过上小康生活夯实基础。

  在精准的帮扶举措下,2019年,海口市全年公告脱贫退出359户879人。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海口市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社会经济有发展,已脱贫的4374户19353人继续稳固不返贫。同时将建立完善返贫和新增贫困长效监测机制,助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推进乡村振兴 让广阔乡村更美好

  脱贫攻坚改变了贫困人口的生活,而乡村振兴则改变着广大乡村的面貌,推动着各个乡村不断改造升级,逐渐描绘出一幅幅生态美、环境优、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画卷。

  在海口,曾经的“石头村”——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就是乡村振兴的一大典范。

  走进施茶村,只见整洁的村道两边是古朴的火山石围墙,墙上三角梅怒放。村内有干净整洁的农家庭院,碧绿的花梨树叶从墙头悄悄探出。而火山石斛园里,一株株石斛在黑色的火山石上昂首挺胸,在炎炎夏日彰显出勃勃生机。

  “以前生活困难,现在日子慢慢富起来啦!”施茶村村民肖月娟说,施茶村地处羊山地区,遍地的火山石是其特色,也成为制约村里产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过去,她和丈夫在海口打零工养家,工作不稳定,收入也较低。2015年,施茶村成立了施茶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火山石发展石斛产业,并依托石斛产业发展,修了旅游道路,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肖月娟拿出自家的6.4亩荒地入了股,成为合作社股东,每年年底享受分红。此外,她还积极到石斛基地工作,每个月不仅有2500元的工资,还享受到“五险一金”,其丈夫也不闲着,在外做建筑工人增加收入。在家门口就能工作,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肖月娟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海口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海口市积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一方面派出乡村振兴工作队驻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在交通、电网、光网等多方面为乡村百姓提供便利,同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此外,还积极推行“特色产业、特色农产品、特色产业扶贫基地”和庭院经济建设,扩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扶贫产业发展格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当前,在多种举措共同作用下,海口市贫困乡亲已快步奔向小康,而海口的广阔乡村也变得越来越美好。(赵汶)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