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龙华区政府:以百姓心为心 以服务成效检验教育成果
2019年12月27日 10:54  来源:龙华区委宣传部

  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海口市龙华区政府紧紧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以为民服务解难题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紧紧围绕棚改攻坚、管道疏通、课后服务等现实难题开展调研,立行立改推动整改落实,办好了一批密切关系群众生活的好事实事,用百姓的笑容来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果。

  “棚改攻坚”——让忧心变舒心

  “我也想支持棚改,但我找不到地方住啊……”“我们先签约会不会吃亏,后签约的赔偿会不会比先签的多?”“我们家老人小孩多,出去人家不愿意租房子给我们。” 每天,面前坡棚改指挥部工作人员都在面对诸如此类的疑问。长期促签未果的51户人家,使得面前坡征拆进展缓慢。为了做通做好部分不理解棚改拆迁,犹豫不决的老百姓的工作,区长郭刚一线挂帅,组建了8个促签工作组,5次与未签约户面对面交谈,进行政策宣讲思想动员,详细了解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面谈时对未签约户既算经济账,又算民生账、幸福帐,多次到访都没见到面的就主动加微信谈,听不懂普通话的就带着同乡的工作人员用家乡话拉家常,想法设法做通了一批未签约户的思想工作。

  而今,再见到新村8号楼当初不愿签约的老人时,他激动得像个孩子。“我们住的旧房子就快30年了,现在有党的好政策,破房子拆掉,再等等我们就可以住上新房子,这是多么好的事情。” 目前,面前坡棚改项目已有164.9亩回迁安置地已出让建设,让2800多户拆迁户关心的回迁房问题走上了快车道。

  面前坡棚改拆迁只是众多工作一个缩影。开展主题教育以来,面对棚改拆迁问题,区政府始终在政策上做到“依法、依理、依情”,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原则,以“廉洁征收”为红线,以“主动服务”为理念,不厌其烦地向被征收人宣传征收政策。对于积极配合的征收户,尽快帮助其办理手续,并触动其带动其他未签户;对于观望户,耐心讲解优惠政策,算好“经济账”;对于有情绪的,认真听取想法,不失时机加以引导,逐步消除疑虑。今年以来,全区棚改项目共出让地617.8亩,其中回迁安置房用地375.8亩。区政府争分夺秒推进安置房建设,让群众早日换上新居,以真情换真心,让忧心变舒心。

  “管道疏通”——让烦心变顺心

  中山街道工委办公室挂着一面锦旗,是园内里社区的居民们为感谢中山街道干部和市政维修中心工作人员解决了困扰他们多年的排水难问题而赠送的。

  “由于我们这儿地势比较低,排水管道又严重堵塞,一下雨就很容易积水,导致大家出入不便。”文明西路的居民李先生说道。在中山街道工作人员对辖区内老旧小区的疑难杂症进行系统性排查时发现,原海口商业宿舍已有50多年历史,现有住户32户。因年代久远,近年来该宿舍楼经常出现积水的问题,居民们每家每户自发集资对宿舍排水管道进行了多次疏通处理,但都未得到彻底解决。了解到相关情况后,龙华区中山街道工委书记王小燕来到园内里社区原海口商业宿舍进行实地调研,并及时向龙华区市政维修中心上报了具体情况。“这个宿舍年代久远,又没有相关图纸,地下排水管道很难找。”市政维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工作人员采用多种方式,排查清楚了管道情况并联合中山街道帮助居民对管道进行了清理,解决了积水问题。

  据了解,今年下半年以来,全区各镇街主要负责人主动走访群众,与区市政维修中心建立联动机制,与辖区内各小区进行详细对接,对低洼区域排水设施和易积水点进行处理和加固,并对部分损坏的排水设施进行维修和疏通清理,共疏通清理排水管道85170米,清理污水井3605座,雨水井8407座,解决了一批百姓的烦心事。中山街道工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为民服务解难题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主动服务群众,为群众解决烦心事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课后服务”——让担心变安心

  下午四点半,已是放学时分,教室里依然回荡着孩子们稚嫩的笑语。“妈妈上班的地方离这很远,爸爸要把单子上的货物送完才能来。”四(2)班的黎逸筱边压着腿边说道。从前爸爸接得迟的时候,他只能在老师的办公室里写作业。现在,她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学自己最喜欢的舞蹈,开开心心地等着爸爸来接。 

  自今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针对家长希望利用课后时间培养孩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发展兴趣爱好和提升综合素养等新期待,全区各试点学校积极从校内在职教师、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民间艺人等人群中挖掘高技能人才资源,除了基础托管外,还增设了游戏、剪纸、舞蹈、科普、绘画等兴趣班。“我给自家孩子报了美术的校内课后服务,五点半下班后看到孩子跟同学们一起学习画画,心里踏实了不少。”五(3)班的学生家长符先生表示。

  主题教育以来,龙华区课后服务试点学校已从五所增加至十所,惠及学生1.2万余人。区教育局局长吴健好表示:“我们把课后服务作为服务群众履行宗旨意识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推广,提供‘有温度的教育’服务,明年还将拓展内容,让大家有更多来自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长者饭堂”——让操心变开心

  “我家就住在隔壁社区,这里的饭菜味道好且价格实惠,以后我要经常来。”家住海口海垦街道60岁的王先生说。走进滨濂社区的长者饭堂,餐厅整洁明亮,桌椅干净舒适,三菜一汤荤素搭配合理的套餐已整齐地摆在正在就餐的二十多位老人的面前。 他们手上拿着的勺子微微弯曲,筷子也增设了防滑配件,舒适的就餐环境、可口的饭菜、人性化的设计让他们赞不绝口。棋牌室、书画室、体检室……长者饭堂还实现了助餐服务与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社区养老服务内容相结合。除了吃饭,老人们还可以在这里免费体检、喝茶看书、下棋练字,参加各类文娱活动。

  “主题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针对走访调研中发现菜品种类单一、配套不齐全、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我们将学习到的精神注入到工作中,秉承着让长者们在安心、舒适的氛围下吃饭,对于饭堂环境、容纳人数、菜品种类、数量等尽量细化,并且实地多次走访相关选址,不断将细节做到完善,力求能够让居民满意。” 龙华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说道。 

  当前,龙华区已在五镇六街各建成一个长者饭堂助餐服务点。长者饭堂建设,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吃饭场所,激活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配套资源,搭建起邻里交流、志愿服务平台,并以此为“桥梁”,引导独居、空巢、孤寡等老年人在享受合口饭菜的同时,进一步调剂老年人精神生活,增添生活乐趣,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器材管护”——让惊心变称心

  “前些天,我带孩子在小区活动,稍不留神,孩子就摔了一跤,吓坏我了,幸好没什么大碍。”家住金贸街道的王阿姨说道。“是啊,本来楼前装了几个健身器材我们都挺高兴,出来锻炼身体多方便啊,可有的健身器材坏了就没人管了,反而成了危险品”。一旁的李大爷也说道。走进国贸大院,里面的健身器材大都年久失修,有的锈迹斑斑,有的零部件缺失,1个健骑机上的2个踏板不见了,座椅毁坏严重,3个扭腰器的转盘也锈迹斑斑,其中1个转不动。公共健身器材重建轻管,建成交付业主使用后就不再过问,还有的建设单位遇到健身器材损坏的情况,为了省事一拆了之。“健身器材的维修费用,并没有纳入物业管理费范畴,过了保修期走报修程序也很麻烦。物业公司的张经理如是说。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区旅文局对全区公共健身器材进行了摸底调查。数据显示,全区共建有公共健身器材安装点195个,健身器材1938件。同时,对主城区健身器材建档管理,引入专业健身器材维修公司,负责对辖区现有公共健身器材持续进行管护维修。市民可在社区通过网络形式上报,专业维修机构30分钟内响应,并于3小时内到达现场查验处置,启动维修并由属地村居验收,以此快速修复消除安全隐患。“以前器材损坏了,根本找不到人来修,现场只需一个电话,维修人员立刻就会赶来,我要点个赞。”家住国贸大院附近的居民王永柏说。

  截至目前,龙华区共响应市民报修41次,涉及点位(小区)41个,修复健身器材95件。根据市民游客的需求新安装公共健身器材点位49个,器材327件。机制运转以来,各社区形成了有人管,有人修,有人玩的良好局面。 

  “菜米到家”——让费心变放心

  “难啊,每天起早贪黑,这一车的菜,还不知道有没有人买呢”“我们小区超市里的菜品种少,价格贵,我们老两口每天都走去两公里外的市场买。”

  为解决群众卖菜难、买菜难的两难问题,龙华区政府把“菜篮子进小区”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通过市场让利、摊位费补贴、价格补贴等形式,多措并举保供稳价,并在“减肥减药”上下力气,确保老百姓吃上平价菜、放心菜。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牵头组织龙华区蔬菜协会、新坡镇浓丰农合作社、东华科创公司、小菜一篮公司等相关企业,采取“生产基地+农户+小区”模式,打通从田间地头到居民餐桌的供应链。

  “菜很嫩,豆子也不错,看到里面的农药残留报告觉得很放心啊!”小区里的王阿姨提着刚买的从农丰村生产的青菜说道。

  据了解,在蔬菜安全生产上,农丰村积极探索,通过有机种植、科学防控和检测监管等方式,构建起蔬菜生产的安全屏障。农户根据作物长势及色板、防虫网等绿控配套技术应用情况,安排水肥操作方案,综合加强作物健康栽培与病虫害绿色防控,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用量,提高作物品质。短短一年时间,合作社生产蔬菜35万斤,销售收入近70万元。此外,合作社积极开拓思路,进行蔬菜和水稻的轮种,12月13日,第一批生态大米正式上市。

  区政府积极推动“政产学沿用”一体化发展思路,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了农丰村、新联村蔬菜种植基地,美定村、儒佐村食用菌种植地基等集体产业项目。目前,我区已有41个平价菜网点进驻社区、小区,既发展了生产,又丰富了市民菜篮子路径。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