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正文 分享
珍禽异兽在海南
2021年03月12日 09:03  来源:海南日报  宋体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栗喉蜂虎。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栗喉蜂虎。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海南长臂猿为海南特有种。 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海南长臂猿为海南特有种。 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 资料图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 资料图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海龟。本报记者 袁琛 摄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海龟。本报记者 袁琛 摄

  ■ 本报记者 孙慧

  今年2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重新调整修订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这是继1989年首版《名录》发布以来的首次调整修订,共列入野生动物980种和8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34种和1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46种和7类。

  海南作为岛屿省份,拥有全国保存最为完整、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是野生动植物的“宝库”。此次新版《名录》出来后,也引起了海南动物保护监管部门、生态研究学者等行业人士的高度关注,社会公众也对野生动物的科普与保护开展讨论。

  在海南,有哪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列入新版《名录》,对于这些野生动物意味着什么?哪些动物亟须加强科学保护与调查?请跟随海南日报记者,探访海南版的“神奇动物在哪里”。

  海南特有物种“朋友圈”扩大

  新版《名录》的海南陆生野生动物特有种和特有亚种增至35种

  尖锐的爪和细长的趾,彩色的瞳孔虹膜衬托双眼犹如一对宝石,加上昼伏夜出的作息规律,让周氏睑虎颇有一种鬼魅气质。这个2018年在海南热带雨林被发现的睑虎新物种,在新版《名录》中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除此之外,新版《名录》中生活在海南的保护动物还有不少,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些姓“海南”的海南特有种动物。根据省林业局梳理统计,我省有161种陆生野生动物列入新版《名录》,其中有12种海南特有种,23种海南特有亚种。

  为什么这些动物会演化成海南特有种呢?原来,这些动物是与大陆板块上的同属动物同宗同源,但由于海南岛独立的岛屿位置,阻隔了物种的交流,让海南岛上的一部分物种具备了新的“个性”,变得十分难得和稀有,更需要人们特别关注与提高保护力度。

  比如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热带雨林的生态指示性物种,它们一生都生活在树上,生存状况能直接反馈出海南热带雨林的生态近况。

  追溯海南长臂猿的生存历史,也是在回顾海南热带雨林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海南的热带雨林遭遇大量砍伐开发,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不足10只。

  近30多年来,中央和海南在政府层面都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来加强海南热带雨林的保护,热带雨林的面积、生物多样性得到一定恢复,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也逐步增长至33只。在新版《名录》中,海南长臂猿依旧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是全球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动物之一。为此,海南正在加快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继续加强对海南长臂猿的家园——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

  新版《名录》里,姓“海南”的野生动物还有不少,比如栖息在霸王岭、尖峰岭、黎母山等热带雨林里的海南孔雀雉,2004年才被科学家鉴定为独立物种,是中国仅有的两种孔雀雉鸟类,也是海南特有种。此外,登上《名录》的还有海南兔、海南麂等海南特有种野生动物。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海南特有种,需要加快开展科学调查,了解生存状况和制定保护措施。”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负责人卢刚说,这些仅在海南生存的特有种和特有亚种动物迫切需要保护,因为除了海南,它们没有别的栖息地,一旦面临生存危机或灭绝,对生态系统是不可逆转的损失。

  多种鸟类“明星物种”保护级别提升

  海南画眉、鹩哥、银胸丝冠鸟等常见鸟类也受国家重点保护,私自驯养涉嫌违法

  中国有一个成语典故,叫“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虽然不知典故里的鹬,是哪一种鹬鸟,不过在每年冬春的候鸟迁徙季节,在海南岛的东寨港、儋州湾、八门湾、冯家湾等湿地地区,我们常可欣赏到小青脚鹬、勺嘴鹬、黑脸琵鹭、小杓鹬等这些列入新版《名录》里的橘鸟。不少观鸟爱好者每年都会追随它们的身影,拍摄记录这些橘鸟在漫步、捕食、嬉戏时的各种萌态,调查了解它们在海南的生存状况。

  海南拥有绵延无边的绿色森林、大面积的湖泊湿地,以及温暖潮湿的气候,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全省现有记录的鸟类超过420种,约占全国现有记录鸟类种类的1/3。生存在海南的161种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中,有121种为鸟纲野生动物,而且许多鸟类中的“明星物种”保护级别升级了。

  比如,长着扁平如汤勺状长嘴的黑脸琵鹭,因其飞行、捕食姿态优雅,被观鸟爱好者称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是一种全球濒危珍稀鸟类,种群数量极为稀少。海南是黑脸琵鹭的重要越冬地,我省林业部门在东方市四更镇设立了黑脸琵鹭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黑脸琵鹭等湿地越冬水鸟呵护着一方净土。这次《名录》经调整,将黑脸琵鹭的保护等级从国家二级升为国家一级。

  还有小青脚橘、黑嘴鸥、勺嘴橘等在观鸟爱好者中关注度极高的“明星”鸟类,也直接跻身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栗喉蜂虎、小杓鹬、大杓鹬等留鸟、候鸟,则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苍鹰、猛隼、灰脸鵟鹰等猛禽,虽处于食物链顶端,但因其栖息地减少以及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也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值得注意的还有,海南画眉、鹩哥、白胸翡翠、银胸丝冠鸟等一些常见鸟类,也被列入了《名录》。这意味着,今后人类如果要驯养观赏这些鸟类,也是需要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否则将涉嫌违法。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求关注

  海龟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鲎也被纳入国家重点保护范畴

  “这次终于把国内仅分布于海南岛的大麟鲢定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了!”近日,看到新版《名录》后,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淡水水产研究所博士蔡杏伟在微信朋友圈里如此感慨。

  他的感慨是因为,水生野生动物与大众的日常接触少,较少得到关注,更亟待加强科普识别及保护力度。而海南是海洋大省,岛内河流众多,降水丰富,水生野生动物种类也极为丰富。

  比如水生野生动物中的龟类动物,新版《名录》中,绿海龟、红海龟、玳瑁、太平洋丽龟等海洋龟类动物,还有平胸龟,以及地龟科的花龟、黄喉拟水龟、三线闭壳龟、黄额闭壳龟、地龟等等,都可以在海南见到。其中海龟多分布在西沙、南沙等海洋区域,地龟科龟类大部分分布在海南岛的中南部山区,数量稀少。

  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海洋生存环境恶化,全球海龟都有灭绝风险。此次新版《名录》把所有中国海域能够发现的海龟种类都提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对海龟有长期研究的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史海涛呼吁,海南是海龟的重要栖息地,应当设立海龟自然保护区加强针对性保护。

  此外,新版《名录》把红珊瑚科所有种群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海南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生态所副所长刘维说,《名录》将部分野生动物的保护等级提升,意味着今后的保护资金、科研项目、研究力度等,都可以更多向这些物种倾斜。

  “这次《名录》调整,我最关注的是鲎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刘维说,鲎是一种古老的海洋动物,由于我国近海渔民有捕杀食用的习俗,鲎的种群数量在减少,现在被列入《名录》,对鲎的种群繁殖延续有着重要意义。

  亟待全员参与的保护行动

  《名录》将每5年一更新,保护与科普工作挑战升级

  首版《名录》自1989年发布以来,没有进行过大范围调整,为何此次国家要重新修订?卢刚认为,32年间,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形势已发生很大变化,新版《名录》公布,会对强化物种拯救保护、打击违法捕猎捕杀以及非法贸易,提高公众保护意识都起到积极作用。

  “近几十年来,国际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猖獗,贸易额度之高,足以与军火、毒品非法贸易并称为世界三大非法贸易,而法律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武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是《名录》实施的法律依据。《名录》的更新,将对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拯救保护工作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史海涛认为。

  “人类对很多保护物种的了解还十分有限,以后《名录》每5年要更新一次,这需要科研人员开展更多科学调研,掌握物种变迁情况,做出生态评估,便于《名录》的不断调整。”卢刚说。

  《名录》的大幅调整扩容,对林业、农业农村等主管部门来说,意味着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迎来更多挑战。我省林业局、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正要求监管、执法人员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掌握野生动物辨识技术和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并要在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港口、渔排等区域,加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工作人员钱明泽透露,近期,按照国家要求,我省海洋与渔业监察总队部署开展“清风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贸易、非法捕猎捕杀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

  法律知识和辨识能力的不足,会让不少老百姓无意中做出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如何有效提高公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卢刚建议,相关部门可以研发技术平台,整合野生动物数据库,让大家可以拍照快速辨别野生保护动物的种类,并可了解有关野生保护动物的法律规定,同时还可帮助执法人员快速鉴定物种,提高工作效率。

  史海涛还提议,海南可借助自贸港的政策机遇及经济特区立法权,制定相关法律及保护标准,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有望走在全国前列。(本报海口3月11日讯)

编辑:符宇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