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正文 分享
江东新区村庄蝶变美如画 产业兴旺后劲足
2021年02月08日 10:18  来源:海口日报  宋体

  昔日老旧村庄仲恺村变身美丽乡村;“空壳村”山尾头村蜕变成旅游景点;默默无闻的权拥东村变身“898艺术村”;缺乏集体经济支撑的芳园村引入社会资本大力发展乡村田园综合体,让许多村民在家门口找到工作……一村一品,百花齐放,海口江东新区的靓丽田园画卷徐徐展开。

  “十四五”时期,海口将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共享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果。

  □本报记者 曹马志

  A

  生态美 乡村靓

  阳光灿烂,绿意葱茏。2月6日下午,记者走在美兰区演丰镇山尾头村平坦的村道上,两旁绿树成荫,穿透树叶的光束在地面投射出随风而动的光斑,让人们的脚步不知不觉间慢了下来,深呼吸乡村充沛的负氧离子。

  如今,对于山尾头村来说,旅游业已然成为主导产业之一。其实,在吃上“旅游饭”之前,和江东新区许多临海的村庄一样,山尾头村也是一个渔村,村民祖祖辈辈驾船出海打鱼。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减少,许多村民开始“洗脚上岸”,不少人进城打工,村里多是老人和小孩留守,山尾头村逐渐成为“空壳村”。

  “空壳村”的蜕变,离不开乡贤的倾情付出。多年前,在外闯荡多年的村民黄河等人返乡创业,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创办了该村首家渔家乐“连理枝”。经过多年发展,现在这家农家乐已成为当地海鲜餐饮及休闲体验旅游重要品牌,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和带动力。游客在这里不但可以尝到各式当地海鲜,还可以游览海上交通站,并悠闲地垂钓、小憩。

  山尾头村生态环境优美,紧邻江东新区最大的湿地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山尾头村村民看来,生态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最大本钱”,保护好红树林义不容辞。作为村里重要产业,连理枝渔家乐餐厅自费安装“一体化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餐厅日常经营产生的生活污水等外排污水,经过处理可以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将餐厅经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环境就是民生。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的不断投入,江东新区越来越多的乡村像山尾头村一样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下大力气清理陈年垃圾,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将垃圾纳入城市集中收集转运体系。同时,推进村庄园林化、庭院林果化、道路林荫化,护好生态,不断提升乡村“颜值”。

  B 产业兴 村民富

  乡村振兴,产业支撑是关键。江东新区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坚持“一村一品”,因地制宜挖掘好乡村优势资源,做强做优农旅融合,打好特色牌,守护好绿水青山,走绿色生态产业之路。

  权拥东村位于美兰区灵山镇美庄村委会,紧邻江东新区白驹大道,是一座有着超过200年历史的古村,古村的基础设施比较差,不少闲置民居老旧破败。为了完善艺术村的基础设施配套,美庄村党支部联合乡村振兴工作队瞄准村民生活痛点,筹集资金清理杂乱的草丛和灌木,坑洼的泥土路变身平坦的硬化路。优越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吸引20多位画家入驻,“898艺术村”项目顺利落地。该项目不仅盘活了闲置的民居,一年可为村民带来8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探索出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江东新区演丰镇,芳园村曾是少有人问津的村庄,虽背靠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一流,却缺乏支撑产业,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土地成片闲置,乡村发展渐渐失去活力。为了推动乡村发展,美兰区引入社会资本,坚持规划先行,打造艺术特色田园综合体,努力使其成为引领江东新区乡村振兴的新典范。

  美兰区招商服务中心主任李文远介绍,芳园国际艺术村项目列入美兰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3.9亿元。该项目总规划面积4763亩,一期面积2100亩,项目聘请专业的设计机构,进行了全域的规划设计,在设计引领下,有序优先推进实施公共休闲广场、慢行栈道、民居改造、环境小品等基础配套设施项目。

  芳园国际艺术村市场部总监周雅说,经过一年多的持续建设,艺术村项目逐渐露出“真容”,目前芳园红色文化园、果园、民宿、艺术市场、文化广场等多个功能区建成并投入使用。

  如今的芳园村村民已经享受到多项红利,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外出打工村民也陆续回到村里工作,项目已为40余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村民年底还可以获得分红,日子越过越红火。

  芳园村是江东新区14个乡村主题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乡村公园化、公园全域化”建设理念,未来江东新区将着力打造一幅“乡村是连绵的绿色区域,城市是镶嵌的活力组团;城乡共同缔造、创新融合”美丽画卷,将其建设成为拥有“一江一区生态岸、三片联动十四园”的国家乡村公园。

  C

  文化活 特色显

  激活文化血脉,撬动乡村振兴。在江东新区,仲恺村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村庄,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乘着海南自贸港建设东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落地,乡村发展迈入快车道,村民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收获日益丰盈的获得感、幸福感。

  90多年前,冯白驹在仲恺村先后组建“海口市郊第二区仲恺乡农民协会”“中共仲恺乡支部”。从此,仲恺村村民始终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坚持革命斗争,为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红色精神延续至今。

  “协会和支部旧址,这些红色宝藏是我们村发展的重要资源。”美兰区灵山镇仲恺村党支部书记林宁说,经过保护修缮,红色旧址焕然一新。目前,旧址作为村党支部常态化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特色阵地。在日常生活中,一代代村民将旧址背后的红色故事讲给子孙后代听,潜移默化中,让红色精神扎根心田。

  仲恺村有一座家喻户晓的老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村民称为“千年林家”,这里也是村庄的历史地标建筑。记者曾多次探访这座老宅,历经岁月洗礼,老宅虽几经重修,仍难掩破败气象,多处建筑构件破损,杂物堆积。

  2月7日,记者再次走进老宅时发现,经过修缮改造后,这座占地超600平方米的老宅呈现出新活力。“老宅改造坚持修旧如故,摒弃大拆大建的思路,尊重建筑原貌,不改变功能布局,查漏补缺,合理进行修缮。”林宁介绍。

  文明新风,激活乡村。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提高。江东新区广大农村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和载体,让文明新风走进千家万户,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服务精准化,精准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共建共享美好家园。海口将牢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多管齐下统筹施策,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相关新闻

  海口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创建4个以上优质示范村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海口2021年将聚焦乡村振兴,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政策性兜底保障和救助,实现对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常态化管理帮扶。加大产业帮扶力度,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短板,确保增产增收。

  大力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工程建设,稳固粮食种植规模。完善适销对路、优质优价的农产品营销体系,推进火山荔枝、优质蔬菜、生猪养殖等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等。

  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百镇千村建设,做好实用性村庄规划应编尽编,有序实施农村建筑风貌整治,每个区至少创建1个乡村振兴优质示范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推进共享农庄建设。加快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

  (本报记者 曹马志)

编辑:符宇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