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
海口琼山区创新试点模式 开展各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2021年05月31日 09:52 来源:海南日报

  海南日报记者 习霁鸿 特约记者 许晶亮

  5月,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果农范小凤种植的21亩荔枝迎来丰收,预计产量超过3万斤。她却犯了愁——请不到采摘工。

  不过,范小凤的脸上很快由愁容转喜色:三门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组织党员志愿者充当临时采摘工,解决了她的用工难问题。

  在琼山,这不是个例。琼山区委书记陈昊旻介绍,作为全国首批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下简称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和第二批500个深化拓展试点之一,琼山以“1+365”为试点模式,着力在“应众需、破众难、汇众智、集众力、为众享”上下功夫,开展各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下简称“实践活动”),扩大群众的幸福半径,“‘1’代表‘我’,象征志愿服务从我做起,‘365’象征党的关怀天天都在、志愿服务无间断。”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

  实践活动做什么?为乡镇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致富能手向乡亲传授种植养殖技术、通过“村村通”广播宣讲重要政策和招聘信息、利用“益·老爸茶”宣讲活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总结起来就一句话:群众需要什么,实践活动就开展什么。

  依托理论宣讲、文化、教育、科技科普、健身体育、医疗卫生等六大服务平台,琼山打造了百姓家门口的“服务中心、慈善中心、信仰中心”。为了力求实效,琼山还设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机制,汇聚各类社会爱心资金,用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各类公益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截至目前,琼山区孵化培育志愿服务项目460余个,打造了“田螺计划”等一批群众参与度高、口碑好、影响力大的项目,开发了微信小程序,做到群众“点单”、实践中心“派单”,有效满足群众需求。

  想要开展好实践活动,不能没阵地。琼山盘活文化室、闲置教学点等资源,统筹整合阵地482处,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架构,触角深入镇村。

  以位于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的琼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例。这里设有“习‘语’领航”“泽·不忘初心”“化·美舍文脉”“生·文明生态”4个展厅,以及文明礼堂、小型沙龙区、传统文化展演区和市民互动体验区,自开放以来就吸引了不少人。

  不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内容

  5月10日下午,在琼山区府城街道的一家老爸茶馆内,身穿印有“琼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红马甲的退休老干部郭仁忠用海南话向茶客们讲述革命先烈冯白驹将军的英雄事迹,深入浅出地向群众讲述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艰辛历程和辉煌事迹。

  在琼山区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人们时常可见一群身着红军军装的小学生,声情并茂地为游客们讲解云龙改编的党史故事。他们是来自云龙镇中心小学的“红志小导游”。

  像郭仁忠、“红志小导游”这样的志愿者,在琼山还有很多。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该区将全区256名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及625名帮扶责任人全部纳入志愿服务队伍,发动党员干部、“最美”人物、乡贤、文艺工作者等3.1万余人,组建了38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

  用心学党史,真心办实事。实践证明,这些志愿队伍的作用不小: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区党员志愿者组建273支“党员+”队伍和“五乡”志愿服务工作队,创新“线上+”志愿服务模式解决群众心理和生活难题,筑牢基层疫情防线;云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建了“解疙瘩便利店”,成功调解纠纷220余宗;大坡镇树德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把每月逢3、6、9的日子定为村庄保洁日,助力塔昌村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村”……

  琼山还成立了“海口琼山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与交流中心”,为理论研究和学习交流活动搭建平台,及时总结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工作路径与规律,固化为理论成果,探索建立“实践—理论—实践”的试点模式。

  “琼山区将在巩固当前中心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与交流中心平台作用,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着力在推动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群众参与机制、部门联动机制、精准供给机制、有效运行机制上下功夫,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不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内容。”琼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钟红霞表示。(本报海口5月30日讯)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