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网球活字典”何泽国:三代传承 体育世家
2021年03月27日 11:06  来源:广州日报  宋体

  “广州网球活字典”何泽国

  三代传承 体育世家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嘉晖

  他打乒乓球出身,门下弟子不乏世界冠军,如今却被誉为“广州网球活字典”;他今年83岁,作为广州业余网球的资深“群主”,依旧活跃在网球场上;他一家三代结缘网球,期待广东网球后继有人,再建功勋……

  他叫何泽国,当过石油工人、进过乒乓球国家集训队、当过乒乓球教练。对于四十年来的广州网球,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听广州网球活字典“讲古”

  何泽国出生于1938年,曾就读于西关培正小学,1956年考取西安石油学校后分配至西安地质调查处,从陕北勘探石油起步,直到走进内蒙古鄂尔多斯。“我在广州学的乒乓球,这项运动影响了我一辈子。”何泽国回忆,他在鄂尔多斯工作期间参加了当地的乒乓球赛拿到冠军,之后参加内蒙古比赛连续两年获得单双打冠军,“1959年,我已经是国家一级运动员了,随后开始做教练。”

  1962年,国家精简机构,何泽国回到家乡广州,在广东、海南做了十多年乒乓球教练,清水濠二小、珠江东小学乒乓球队是他一手创建的,而奥运冠军邓亚萍的丈夫、世界冠军林志刚正出自清水濠二小。

  20世纪80年代,何泽国因工作关系经常路过沙面网球场,觉得这是很不错的运动,于是将10岁的女儿何景华送去学打网球。他自己的运动生涯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我自己也开始打网球,20世纪90年代初,我组织了西关网球会并出任会长,那时候很多业余网球达人像赖波章、黎润苏、罗穗平,知名媒体人詹俊、余小波等都参与其中,广州业余网球一时间风生水起,”何泽国说,“西关网球队更多存在于沙面网球场,现在广州业余网球已经是百花齐放,各种网球社交群都出现了,这极大地推动了网球运动的开展。”

  “我是搞体育出身的,知道怎么把一群人团结起来一起玩,玩得开心,当时也没有网球教练,就自己摸索、切磋,从台湾来的赖波章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打法,对广州业余网球运动贡献颇多。”

  何泽国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番禺宾馆曾修建了两片草地网球场,在那里打球神清气爽、气度不凡,让人真正感受网球运动的优雅,他也是迄今为止在广州本地三种网球场地(硬地、红土、草地)上打球的为数不多的人。

  女儿成功实属“无心插柳”

  何泽国将女儿何景华培养成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网球冠军,他却说这实属“无心插柳柳成荫”。

  何景华获得过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专业组团体、女子单打冠军,曾就读于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但网球成为她热爱的事业——现任广东省网球协会副秘书长、粤球人体育总教练的何景华希望让更多孩子参与到网球运动当中。

  “我10岁才开始接触网球,在专业队算是比较晚的。”何景华说,而一开始并没想在网球上发展的她决定去广东省网球队试训居然是为了逃避学习游泳,“或许爸爸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愿意去省队),因为当时我不会游泳,学校要求参加游泳扫盲班,我去打网球就可以逃避游泳。”

  从1992年入队到2002年退役,何景华在广东省队效力长达10年,在中国著名网球教练曾精雄的精心培养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暨大夺得了首个全国大学生网球比赛冠军。

  虽然何景华最终没有走上职业道路,但她的网球生涯也丰富多彩。作为ITF国际网球联合会认证教练,何景华如今拥有17年的成人及青少年网球教学经验,在近10年的时间里为越秀区青少年网球培养大批梯队人才。她甘于淡泊,很享受单纯的教练工作,“网球的基础培训除了传授适合各年龄段的正确、规范的动作,还要重视青少年的兴趣和素质培养,而后者会为运动加分、为人生加分。”

  三代同堂

  同为网球人

  在位于黄花岗的饮胜会网球场,记者见到了何泽国、何景华和李艾霖三代人同场竞技、其乐融融的场面,很是温馨。

  10岁的李艾霖目前就读于培正小学四年级,她6岁接受网球启蒙,8岁接受正规训练,2020年首次参加比赛就获得了越秀区女子乙组双打亚军和市长杯女子乙组单打前8名。

  虽然自己从事网球教学,但何景华还是把教孩子的任务交给了同行,这也算是前辈的经验了,“一切顺其自然,不能强求,一开始她并不喜欢打球,甚至抗拒,后来我想了很多办法,现在她已经习惯了打球,还是很享受这个过程的。”

  小艾霖说,这几年现场看过ATP上海大师赛、广网公开赛等,还是挺喜欢网球场的氛围的。

  “我没有特意告诉她自己的职业,她长大了自然会懂得。”何景华说。

  艾霖在球场上非常专注,灵气十足,求战欲很强,是一个不错的苗子。

  看着三代人在网球场上共享健康、快乐,我们能够感受到,这或许就是体育的本意,让健康的体格和人格,以快乐的方式传承下去。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