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视频—正文 分享
三千孤儿入内蒙引关注 “国家的孩子”成佳话
2021年03月12日 11: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都贵玛老人今年79岁,她更令人熟知的称呼是“草原母亲”。上世纪60年代,中国南方多地的大批孤儿面临粮食不足的威胁。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动将这些孤儿接到大草原养育。从江南到塞北,历经三年的“生命迁徙”,共有三千余名孤儿被送到内蒙古抚养。那时年仅19岁的蒙古族姑娘都贵玛,成为了“三千孤儿”中28个孩子共同的母亲。3月11日,都贵玛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的家中,向记者回忆了那段往事。

  【解说】出生于1942年的都贵玛是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牧民,由于念过书、做事认真,在19岁时被选到四子王旗保育院当保育员。还未结婚生育的都贵玛在培训后承担起照料28名孤儿的任务,其中最小的才满月,最大的也只有6岁。

  【解说】都贵玛说,双亲早逝的她知道失去母亲的羊羔是多么可怜。在她的悉心照料下,28个孩子都平安成长。1961年春夏之际,当地没有子女的牧民家庭开始陆续收养孤儿,孩子们开始了新生活,他们来到草原的第一位母亲都贵玛却承受了28次母子别离。直到今天,都贵玛想起当时的情景都会泪湿眼眶。对孩子们无私的爱让都贵玛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19年,都贵玛在北京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她曾不止一次地说,孩子就是草原的希望,是国家的希望。

  【同期】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都贵玛

  现在这28个孩子都在我们(四子王旗),生活很稳定。有的孩子在牧区长大,当了牧民。最大的孩子,年纪也已经快70岁了,我看到有的孩子们,孙子都有好几个了,我看着心里很高兴,这些孩子也会经常来看望我,我的心里也感觉很欣慰。

  【解说】如今历经甲子岁月,这段中国北方草原上的民族团结进步往事已成佳话,来到草原的孤儿们也已在此扎根发芽。今年61岁的孙保卫就是都贵玛当年照顾的28个孤儿中年龄最小的那个,他出生后不久就来到内蒙古大草原,经过都贵玛照料后,一对来自河北的支边青年夫妇收养了他。自那时起,他就把自己的根扎在了草原上,孙保卫在接受采访时说,年幼时没有太多记忆,长大后才逐渐了解“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蒙古族父母亲们以大爱无疆的博大胸怀接纳了三千孤儿,他要将这些讲给孙辈,民族团结的故事绝对不能忘记。

  【同期】三千孤儿之一 孙保卫

  我是(1961)年,不到1周岁的时候,随着国家的孩子一起到内蒙古的,(我)对这片草原是,感情是很深的。没有这片草原,可以说就没有我。我今年已经61周岁了,也已经退休了,我跟我的孩子们也讲,这不是第二故乡,实际上这就是我的家。

  记者 马知远 张林虎 内蒙古乌兰察布报道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