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短信退订难咋成顽疾
2021年01月19日 08:28  来源:海南日报  宋体

  孔德淇

  不少电商平台会通过短信推送商业广告,但未明确短信退订费由谁承担。日前,某生鲜电商平台更改用户协议,规定退订费由用户承担,引发关注。去年10月,该平台曾在一起“退订费纠纷”中败诉。用户王女士因退订该平台商业短信被收费,将其诉至法院。法院认定,用户协议中未约定退订费用谁负担,判决由平台方承担0.1元短信退订费。(1月18日《中国新闻网》)

  该平台新增的协议内容,推卸了自身责任,加重了用户负担,违背了公平原则。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或者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格式条款无效。据了解,类似的商业广告短信推送现象在多个电商平台都有存在,不少平台虽给出回复字母“T”等退订方式,但未明确短信退订费由谁承担。而除了退订费承担主体未厘清外,还有一些退订“圈套”待解,如用户退订后仍收到短信,且短信频次更密集;还有的消费者在不知情情况下遭遇“被推送”,不堪其扰。

  无论是“被强制推送”还是“被要求支付退订费”,消费者维权成本都远高于维权回报。现实中,这类成本“倒挂”现象时有发生,但鲜有消费者较真讨说法,即便有人站出来维权,商家也只是对单起个案进行赔付。那些没提起诉讼的消费者,权益依然得不到有效维护。此外,对商业广告短信惩罚力度不够、对违规公司没有威慑力、现有技术监测机制不完善等因素,也纵容了广告短信的泛滥和退订难。

  我国《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规定,短信息服务提供者、短信息内容提供者未经用户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用户明确拒绝或者未回复的,不得再次向其发送内容相同或者相似的短信息。因此,不管用户是否愿意接受广告短信,企业平台都照发不误的做法,已然构成违规。

  对广告短信“牛皮癣”的治理、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维护,不能依赖于每一个个体调查取证、提起诉讼。消弭商业广告短信之滥之害,亟待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联动,拿出硬手段。商家须遵守法律,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监管部门要主动担责,对商业广告短信乱象“露头就打”,依法查处非法发布广告短信的企业;电信运营商也应进行积极监督,不能任由短信发送平台侵犯手机用户合法权益。整治商业广告短信非“登天之难”,需要众多网民增强抵制与维权意识,市场监管执法真正“起而行之”,健全环环相扣的监管体系,将其作用发挥到实处。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