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琼中营根镇乡村振兴工作队谋划扶贫新招
2019年11月13日 11:22  来源:海南日报

  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瑶

  这几天,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新市村的种桑养蚕基地里一片繁忙,蚕农们从方格簇上采摘下一颗颗雪白的蚕茧,晒干装袋后正准备送往镇里的蚕茧收购点。“刚刚卖了第一批,300斤挣了5400元。”蚕农卓桂英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这是新市村今年收获的第一批蚕茧,从决定投产到初见效益不过短短3个月时间。

  到桑蚕基地务工之前,卓桂英和丈夫两人一直守着槟榔、橡胶和益智“老三样”产业度日,也曾尝试过发展其他产业,但苦于没技术、没资金,几乎次次都无功而返。究竟该如何提升村民日渐低迷的生产积极性?今年2月底,曹玉洲被省侨联选派到营根镇担任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培育新产业。

  可村民们以前发展产业碰过钉子,让他们接纳新产业并不容易。在曹玉洲看来,“短平快”的桑蚕产业是一个不错的切入口。经过工作队与营根镇政府的协调申请,一处投资近70万元的标准化蚕房很快在新市村投入建设。

  眼看一砖一瓦间蚕房轮廓渐显,后续配套资金却迟迟不见着落。“傻傻等着可不行,不能让村民们失了信心。”曹玉洲说,几乎没有丝毫犹豫,工作队的队员们迅速主动垫资12万元,为村里采购来化肥、农药、蚕种、桑苗等物资。

  几天后,近百亩的田地很快翻种上了桑苗。作为村集体示范项目,新市村的桑蚕产业采用村集体承包村民土地的模式,聘请村民来基地务工。村民一方面多份收入,另一方面也直观感受到这一产业的利好。“村里请了农技专家给我们培训,摸索着学了3个月,对种桑养蚕也越来越有兴趣。”卓桂英说,等忙过这阵后,她也打算将自家的几亩稻田翻种上桑苗。

  桑蚕产业在新市村渐渐铺开,乡村振兴工作队固牢产业根基的脚步并未停歇。

  位于新市村与新朗村的林地四周,散落着面积达200亩的几处荒芜沙地。每每开车途经,曹玉洲都会陷入沉思:这么大一块地,荒着实在可惜,究竟该如何盘活?

  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工作队发现这些撂荒沙地土质疏松,含有机质丰富,且大拉河环绕四周为其提供了充沛的灌溉用水,十分适合种植地瓜。“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菌种让荒地上的杂草就地发酵成有机肥,再加上优选地瓜苗、加强技术管理等举措,种出来的地瓜一定有销路。”

  曹玉洲开始动员村民们在这些撂荒沙地上轮种地瓜、花生和玉米,可大伙儿并不领情。“我们也种过地瓜,并不像帮扶干部们说的那样。”新朗村党支部书记陆万伟坦言,起初他和村民们并不看好地瓜这一产业。

  直到不久前,工作队特地请来拥有20多年澄迈桥头地瓜种植经验的致富带头人,给村民们讲解地瓜种植技术、管理经验与市场前景,大伙儿的想法这才有了松动。

  趁热打铁,工作队又赶紧找到镇里的致富带头人王玲,由她带头到澄迈县桥头镇学习取经。“回来时打包了300斤地瓜,第二天就卖光了。”火热的市场反响如同一针强心剂,让王玲更加坚定了发展地瓜产业的信心。

  如今,新市村与新朗村开始着手发酵有机肥,陆万伟和村民们也正准备在部分沙地里种上花生。“等到11月份花生收获了,有机肥发酵腐熟了,我们就会开始种植第一批地瓜。”曹玉洲透露,下一步营根镇的地瓜产业也将按照“农民流转土地+村集体筹资建设+致富带头人经营”的模式,走品牌化发展路子,辐射带动更多村民共同发展。(本报营根7月5日电)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