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环保世纪行|琼中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因地制宜
2019年11月13日 11:04  来源:南海网
大边村,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过的污水排入村中的池塘。南海网记者 庄晓珊 摄
大边村,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过的污水排入村中的池塘。南海网记者 庄晓珊 摄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琼中6月13日讯 (记者 庄晓珊)被誉为“三江之源,绿橙之乡”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地处生态保护核心区,自然条件优越,是南渡江、万泉河、昌化江三大河流发源地,水利资源丰富,支流密如织网。

  6月11日至12日,南海网记者跟随海南省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海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执法检查组暨2019年海南环保世纪行活动走进琼中,对湾岭镇大边村、营根供水厂等地,实地开展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

  经执法检查组走访发现,琼中在水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面,仍存在设施设置处理能力过高、建设规模过大、污水处理设施“吃不饱”等问题。此外,刚刚“摘帽”不久的琼中,面对资金基础相对薄弱的现状,在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资金投入与地方经济可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也成为执法检查组重点关注的问题。

  因靠近大边河旁,大边村的名字便由此得来。2015年底,作为县整村推进项目重点建设村庄的大边村,在当地政府的规划下建成了崭新的村民住宅楼,村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2016年初,琼中创新推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模式,系海南首个全县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捆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通过竞争性磋商等程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项目的建设初衷,旨在通过创新模式,探索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项目资金缺乏等问题。

  PPP模式,率先在大边村开始推行。

  6月11日,记者跟随执法检查组走进大边村,整齐划一的楼房、郁郁葱葱的草木、波光粼粼的池塘,扮靓了整个村庄。在村民住宅楼不远处,便是采用PPP模式建设起来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大边村,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过的污水排入村中的池塘。南海网记者 庄晓珊 摄

  该系统由排水道、爆气池、过滤田、人工湿地构成,通过3条连接所有民房的排污管将生活污水汇集至爆气池沉淀发酵,经沉淀池发酵的污水通过水泵抽到过滤田和人工湿地净化,再将达到1级A排放标准的水流排放到村庄水塘或用于绿化灌溉。该模式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正在全县区域内铺开。

  “如此统一高标准、高规模地设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后期运维的成本将越高,财政能力是否可以支撑后续的运营?”执法检查组在现场疑问道。

  据琼中鑫三源水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上海三乘三备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与琼中合资组建了琼中鑫三源水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简称鑫三源),统一负责琼中农村污水处理等项目的设计、融资、建设、运营。整个项目运行采用“政府付费+可行性缺口补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另据琼中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琼中在3年内需要建设的6个乡镇自来水厂、1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以及544个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工程,由鑫三源出资建设,建成后全面负责运营。项目运营30年(含建设期)后,鑫三源负责将全部产权以及运营权移交给政府。

  据了解,通过PPP模式,琼中引进社会资本投资13.09亿元,目前累计投资约4.38亿元,完成建设296个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工程,还有258个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工程及1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

  此外,通过前期暗访执法检查组发现,琼中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存在“吃不饱”的问题,造成低负荷运作,出现阶段性停用的现象。经执法检查组现场走访还了解到,琼中已建好的296个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其中有137个运行相对不正常。鑫三源有关负责人表示,137个运行不正常的设施,是由于电表还未进行安装,导致目前无法正常运行。

  “有不少村庄,是按照当地户籍人口数量进行预测规划,对常住人口减少的预测不精准,造成污水处理设施设置过高、规模过大,没有统筹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执法检查组成员表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探索创新的同时更需要务实,当地政府一定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应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污水规模和村庄实际需求等做长期谋划。

  此外,水污染防治还应以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去规划,根据琼中区域特色,针对不同村庄的实际情况,考虑采用集中处理或者分散处理的方式,减少建设规模过大的问题,当地政府还应充分发挥多部门联动治水的作用,形成合力,制定长远有效的发展机制。

  就执法检查组反馈的问题和建议,琼中县政府副县长吴钟良表示,将以此次执法检查为契机,根据执法检查组反馈的主要问题制定整改清单,并逐项落实整改,努力把水环境治理工作做好,为守护好海南的绿水青山做出琼中贡献。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