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澄迈玉包港
2019年10月21日 16:43  来源:海南日报
玉包港灯塔与山崖。 于伟慧 摄
玉包港灯塔与山崖。 于伟慧 摄

  玉包港,又名玉苞港,位于澄迈县桥头镇北面,距离福山镇约20公里,是一个天然的渔港。玉包港名字由来富有传奇色彩,相传古时玉包港常有海妖为害,兴风作浪,民不聊生,玉帝感于民怨,派玉羊下凡镇妖,临现港上空,突变为巨石降下,镇海成港,从此风平浪静,鱼虾丰登;巨石环抱成港,夜来发光如玉,故名玉包港,又名玉抱港,取玉羊变石环抱成港之意。

  玉包港是海南为数不多的位于悬崖之下的港口,乍一看,黑色火山石山崖,新月形港湾,碧蓝的大海,红蓝相间的渔船,恍若一幅油画。

  悬崖之下的渔港

  据史料记载,玉包港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757—1795年),由海南各地渔民捕鱼到此聚居成村。该村有符、郑、陈等20个姓氏,最早入村的是符、陈两姓。

  起初玉包港居住地是在悬崖下靠近海岸边的,但因为台风和雨季,岩体崩塌,经常砸破居民屋顶,加上海岸侵蚀和冲毁岸沙提,海岸线向内陆迁移,使村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的损失,他们逐渐搬迁到地势较高的悬崖上居住。

  据当地渔民介绍,原玉包港完全是个自然港湾,属尚未开发的深水港,原港池较为窄小,长一百多米,底宽十几米,只容木机船三四十艘。遇强台风袭击时,船只经常被海浪摧毁。

  为适应渔业的发展和确保渔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该港分别于1990年、1998年、2005年、2007年,修建、扩建渔港池。扩建后的防浪坝长九百多米,底宽二十多米,水深六米,港池能停泊木机渔船五百多艘,池坝坚固,能顶住12级以上的强台风袭击,渔船回港避风能确保安全。

  站在码头之上,外侧是宽广的大海,偶见海上有几十口大大的网箱。内侧便是悬崖,海岸坡度很高,陡峭达六七米,底端为黑色的火山岩,岩峭坎陡,状如狗牙,岩石之上有两三米红土覆盖,红土之上,便是木麻黄。

  玉包港的船都不算大,三到十吨的船居多。作业方式大部分都是网具捕鱼和钓具捕鱼。渔民们一般不会离玉包港太远,在附近的琼州海峡作业。作业区内的金枪鱼、马友鱼、金鲳鱼、鱿鱼、富贵虾都很有名,但玉包港最为出名的海产,还是港区海域周边产的毛虾,质量名冠琼岛。

玉包港内的网箱。 于伟慧 摄

  渡海作战红色港口

  在玉包港的北段,车子顺着相对陡峭的路段开上村庄,沿着一条不算宽阔的水泥路一直前行,就能抵达玉包港登陆作战纪念园,那里的最高处立着一座由马白山将军题写的“玉包港登陆作战纪念碑”,纪念碑的正前方便是波涛汹涌的大海。

  1950年,在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中,40军的渡海加强团,主要是从玉包港这一带登陆,在这段陡峭的海岸线,展开了3天的激烈血战。部队原计划是在临高角登陆,由于原先的东北风忽然变成了南风,潮流则自西向东。船队被迫降下帆,摇橹划桨。船队前进了没多久,受大雾天气影响,偏离了原先的航向。

  1950年3月27日早晨,天色慢慢放亮,加强团船队行到玉包港附近海面,此时他们已经偏离预定的登陆点临高角约30海里,40军118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对照地图后,果断做出决定:就近登陆玉包港!

  这次登陆战斗,先后击溃国民党军10个营的阻击,毙伤国民党军600余名,俘虏200多人,击落击伤飞机各1架,击伤军舰3艘。登陆作战部队也损失惨重,但是为第一次登陆作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0年4月16日,解放海南岛大规模渡海作战正式打响,次日7时,43军两个加强团6968人乘坐200艘帆船,在副军长龙书金等率领下,再次于玉包港一带强行登陆,这次战斗中以木船大败军舰,再次歼敌1000多人,渡海部队在玉包港二次登陆后,随即挺进黄竹、美亭,参加解放海南岛大决战。

  玉包港的两次渡海登陆战役在当地党政军民配合下,克敌制胜,为主力部队渡海登陆解放海南岛创造了有利条件。

  玉包港的“海鲜盛宴”

  玉包港的公期,是当地一年一度的重要特色文化习俗。公期时间是农历七月十四和十五这两天。相传玉包港立港期间,玉包港人与福山镇花场村好友会饮后游玩海边,获一奇木。当晚二人异床同梦,梦见一古代武将,打着“邓”字军旗,斩妖除魔,神勇无比。告知其为南阳人氏,姓邓。二人醒来通说一梦,从此两村平安发达。

  玉包港每年公期都会“绑戏”,就是请琼剧戏班晚上唱琼戏,每年的公期当地人都会宴请朋友、同学、亲戚等来到自己家里庆贺。

  由于玉包港渔民生活富足,玉包港公期也是桥头镇地区最大型、最热闹的公期之一,当地公期主食一般以军曹鱼、金鲳鱼、螃蟹、虾、海螺、鱿鱼、富贵虾、海蜇等等海鲜为主食,肉类、菜类为辅食,因此玉包港公期也被称为“海鲜盛宴”。

  文\海南日报记者 于伟慧

  刊发于海南日报2018年06月25日B07版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