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关于城市垃圾 海南如何做减法?
2019年01月27日 10:57  来源:南国都市报

  一座城市的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市民的幸福感。面对城市垃圾问题突出的现状,如何打造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在今年的省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上,许多政协委员就如何减少城市垃圾污染,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现象

  各类包装物填满垃圾箱 餐厨废弃物处理问题突出

  快递过度包装一直为不少环保人士诟病。许多网购商品在包装时,往往重复包装,使用多个塑料袋。而包裹内用以防损的填充物,也越来越多地用到泡沫、充气袋等塑料制品。相关统计显示,中国快递业一年的塑料袋使用量已经超过100亿个。其中大多数含有无法降解的塑料袋,多是用二次料再造生产,回收后没有再生产和再制造的价值。绝大多数包装和其他垃圾一样,只能选择填埋或焚烧。

  除了快递塑料,外卖行业中的塑料袋使用量同样惊人。根据外卖平台发布的外卖大数据显示,每周最少有4亿份外卖,至少产生4亿个一次性打包盒、4亿份一次性餐具。以一份外卖一个塑料袋的保守估计,就意味着要配套使用4亿个塑料袋。

  而在餐厨废弃物方面,目前海口6000多家餐饮企业产生的餐厨废弃物仅有一家企业负责收运和处理。根据本报此前报道,该企业2018年日平均回收餐厨垃圾110.58吨,海口日产生餐厨垃圾大约有300吨,而该企业餐厨处理生产线的日产能约200吨。这就意味着,现如今至少有半数的餐厨废弃物流入了不明渠道。业内人士称,无非是养猪户和一些同样有原料需求,合法登记在册的废弃物炼制企业,但也不排除流入有非法用途的“黑炼油厂”。

  建议1

  推广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

  海南省台联建议,加强绿色包装研发,推广环保快递制品应用。尽快推动设立绿色包装标准,大力推广使用电子运单和生物降解包装材料。

  同时,通过经济效益带动相关市场绿色发展。综合采用税收减免、定向补贴、征收处置费、政府采购倾斜等政策杠杆促进快递绿色包装业的发展,提高环保性较差包装材料的生产、使用成本,促使企业慎用或循环利用包装材料。

  此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优化快递发展规划。以法规的形式规范快递行业包装选用、垃圾处理、资源回收再利用等环节。并且,通过政策引导,加快构建包含快递包装生产者、使用者和消费者在内的回收激励机制。鼓励电商企业通过优惠返利手段激励消费者协助回收可循环使用的快递包装。引导、奖励消费者将快递包装垃圾按照相应的标识分类投放到回收箱。

  建议2

  尽快出台“禁塑”相关政策

  外卖平台兴起带来的外卖包装垃圾问题引起省政协委员张泰超的关注。他建议,海南制定实施专门的包装废弃物处理地方性法规。明确规定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

  张泰超认为,还应当加强社区设施和管理建设。由于外卖包装垃圾比较容易实现分类和回收,应重点针对这类垃圾进行回收。如在社区的垃圾回收站可设立专门的包装垃圾回收点,设置专门的运输车辆,配备专门的垃圾回收人员等。

  他建议海南尽快出台“禁塑”相关政策,要求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提供塑料购物袋。零售业应制定新型包装材料替代年限计划,限时限期保证塑料包装袋退出,改变形同虚设的塑料袋收费等约束模式。

  建议3

  征收塑料制品回收费

  民进海南省委会建议,鼓励使用蒸汽消毒餐具或可降解餐具。顾客来到餐厅后,按照顾客人数临时蒸汽消毒相应套数的餐具,再由顾客自行从蒸箱处取至餐桌上,消毒看得见,没有塑料污染,应当鼓励。而在一些零售商家,可以鼓励用纸袋、纸箱取代塑料袋。

  民进海南省委会还建议对使用塑料制品征收回收费。目前,我国尚未对塑料矿泉水瓶征收环保回收费。建议加征塑料制品的环保费,而且这个费用应该上缴给专门的环保部门接管用于环保支出,即“专款专用”,不能按照现在的塑料袋收费方法,变相的成了商家的又一敛财手段。

  建议4

  加强对餐厨废弃物处理

  省政协委员郭东宇认为,应当采取措施严禁餐厨剩余物非法外流变成猪饲料,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应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首先市场监管、卫生健康部门应采取联合行动,对餐饮企业、养殖场进行拉网式排查,严格餐厨垃圾收集管理。其次对发现的把餐厨垃圾出售卖给私人喂“泔水猪”的餐饮企业,要联合公安部门采取顺藤摸瓜的方式,瓦解餐饮户、养殖户、销售户之间违法利益链条。

  郭东宇建议,提供餐厨垃圾处置运营企业的专项资金补贴。针对餐厨垃圾清运处理企业,政府须出台专项资金补贴政策,为运营企业提供收运鼓励性补贴,以减少剩余物流向养猪市场,把更多的餐厨垃圾变为沼气、柴油,实现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

  建议5

  建立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体系

  省政协委员许尚华认为,海南应当科学加速设施布局,便捷实施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加速终端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在科学合理的区间范围内布设废旧电池回收设备,能让市民较为方便地将使用后的产生的废旧电池投入专门分类设备,便于回收处置。

  一是建立“一瓶一码”的电池追踪数据库,记录电池从出产-销售-使用-回收的全程追踪,既便于查清电池流向,也便于落实生产企业的回收责任。真正做到“谁生产、谁回收”。二是尊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引导维修点成为废旧电池的回收窗口,敦促这些维修点与回收处理企业建立定向供应关系,颁发回收许可,并加强日常监督其回收电池的去向,从供给侧解决废旧电池问题。三是加大对非法回收废旧电池行为的打击力度,促进对废旧电池回收处置的良性循环的永续实施。(南国都市报记者 张宏波)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