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构筑复合生态系统 美兰区:生态赋能城市新未来
2018年10月18日 11:44  来源:海南日报
位于海口美兰区演丰镇的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 本报记者 陈元才 摄
位于海口美兰区演丰镇的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 本报记者 陈元才 摄

寄语

海口市美兰区委书记冯琳

  40年来,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美兰区改革创新,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海口江东新区承载着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使命,代表着海南改革开放的形象。选址江东建设新区是省委、省政府综合考虑区位、交通、土地、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以及海澄文区域协调发展而作出的科学决策,对美兰而言,这既是沉甸甸的工作责任,更是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

    美兰区将举全区之力推进江东新区开发建设工作,切实履行好江东新区开发建设的属地责任,以“一天当三天用”“不惜脱几层皮”的干劲,全力推进江东新区路网建设用地征收和重点项目用地征收工作,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工作,为江东新区建设贡献美兰的一份力量。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记者 李梦瑶 特约记者 梁崇平 通讯员 王聘钊

  在海口,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谋划的一场“大生态”建设正全面铺开,扼守海口城北门户的美兰区自是勇立潮头。

  依托江河海岛交融的城市空间,美兰区将河网水系、林荫绿环、滩涂湿地等自然生态要素与城市更新理念有机连接,构筑起自然、社会、经济同荣共兴的复合生态系统。

  一座生态审美下的城市客厅,不是乌托邦式的画卷,而是诗意场所与人性空间的相通相融。

  美兰区的“生态故事”,是启示,也是趋势。

  生态围城 打造诗意栖居家园

  往西,还是向东?

  这是家住海口市美兰区海府一横路的林阮生每天出门晨跑时,都会面临的两种选择。

  往西,林阮生可以沿着美舍河两岸的亲水栈道跑个来回,这条海口人的母亲河自经过综合治理后,便受到了众多晨练者的青睐。“以前每次经过几乎都是捂着鼻子走,没想到现在风景变得这么好。”林阮生感慨颇深。

  枕河而居的街坊们还记得,变化始于一年多前:在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对辖区水体进行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补水、生态修复等全面治理的同时,美兰区落实流域共治机制,将美舍河等87个水体纳入河长制范围。

  可“河长”们分散四处,如何更好地实现联动?美兰区在海口全市率先推行“一河一策、一河一图、一河一表、一河一群(工作群)、一河一档”的“五个一”工作机制,用一个个虚拟办公室串起一张治水的信息大网。

  作为美兰区总河长,“巡河”成了美兰区委书记冯琳的一项固定工作。“定期巡查河道,不仅是为了摸清自己的‘责任田’,更是为了让河道治理变成常规的行政行为。”在冯琳看来,穿城而过的河流水系结成了与每个百姓休戚相关的民生之网,因此治水改变的不仅仅是一条河。

  改变的,的确不只是一条河。顺着“河长制”这条藤,美兰区全面落实“湾长制”,并通过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和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构建起陆海统筹、河海兼顾的新治理体系。

  所以当林阮生掉个方向朝东跑时,看到的是依托滨江路带状景观带,以生态修复拓展绿色空间,打造而成的集娱乐休闲、体育健身、现代服务于一体的亲水生态绿廊。昔日脏乱差的南渡江畔早已改变了模样。

  “以前纠结没地儿跑,现在是纠结去哪儿跑。”林阮生的“小烦恼”,既是对生态修复成果的肯定,也源自美兰厚实的生态“家底”。

  依水而兴的美兰,境内江海交汇、港汊纵横。流淌千年的南渡江、美舍河、海甸溪横穿城区注入大海,孕育了长达118公里的黄金海岸线,更滋养出绵延50公里、面积达4000公顷的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整个城区宛如一个由河、园、林、海、滩等生态要素有机组合的景区。

  冯琳说,这是美兰的禀赋,也是美兰必须要扛起的生态责任。

  责任从党员干部抓起。通过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美兰区探索编制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自然资源资产干部绩效考核制度研究报告。

  另一边,美兰区绿水青山志愿服务队、白沙门环保教育站、新埠渔民护湾护河志愿服务队等组织在全市率先成立,志愿者们在日常巡查中对违法行为进行取证,配合监管部门开展执法行动的同时,常态化、公益性的环保宣教活动带动越来越多辖区群众共建“生态美兰”。

  将责任系在一根绳上,而今正让生态保护成为美兰区从上到下的一场自觉行动。

[1] [2] [3] [下一页]

编辑:叶霖嘉
相关阅读
本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