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
沈建太:"三心二意"乐做海岛一"农夫"(2)
2018年04月02日 15:38  来源:中新网海南
沈建太在火山农庄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
沈建太在火山农庄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

  淘金香蕉产业 喜悦之后有困惑

  2002年中国香蕉产业兴起,沈建太准确把握市场,由此成就了一番事业。

  “90年代中国香蕉以广东为主,2000年后香蕉业重心逐渐转移到了海南。”沈建太回忆,随着中国水果消费市场的分级,形成以超市果品销售为高端市场代表,以地摊普通水果销售为低层市场代表,“这两个市场逐渐分化,当超市消费量逐渐增加时,海南香蕉产业就正式崛起。”

  为了抢占市场,海南香蕉种植快速规模化,业者更加重视果型的后期管理。沈建太在海南临高承包的760土地采用全新种植和管理方法,在业内站稳脚跟,他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在这个过程之中,我遇到了一个困惑。”沈建太坦言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开心。

  “一个同行所言让我心中一震:这种香蕉产业是把香蕉给‘害掉’,既害了土地,也害了香蕉。”他解释说,香蕉原始管理模式生长期为一年左右,挂果期可以达到三到四个月,虽然品相不好看,但果实特别香甜。但海南业界盲目学习、赶超国外出产的所谓“塑料香蕉”——看上去很漂亮,却大幅对降低了品质。

  沈建太说,“塑料香蕉”口感不好还在其次,最严重的问题是农药残留超标和存在激素。“为了追求价格,我们牺牲了很多,做农业到底是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的食品,还是其他的东西?”

  沈建太的担心终于成真,2007年海南爆发了“毒香蕉”事件,虽然事态最终被平息,但促使业内进行深刻的反思。

  投身生态农业 “三心二意”再创业

  “毒香蕉”事件的高峰阶段,沈建太接到了一个任务,获邀赴加拿大培训,主题是农业“生态补偿”,课程主旨是通过生态补偿的方式恢复生态功能。

  “培训中,我对加拿大农业面源生态保护措施深有启发。回到海南听到海口羊山地区有500亩土地正在进行整理等待种植的消息,沈建太动了心:未经过大农业开发,干净的土壤,正是他尝试生态农业要找的土地资源!

  沈建太拿下了这块土地,心里给自己定下开发的前提:要保护好这里的青山绿水。为了体现这种环境优势,他给农庄出产的产品注册了“火山宝地”商标,公司口号就是“不屑耕耘,长久收获”:“我不敢说要来开发它,我是来守护它,要在保护好肥沃土地的基础之上去做农业。”

  沈建太给自己的事业定义“三心二意”——敬畏心:对大自然心生敬畏,按照有机标准,开发过程中没有施过一粒化学化肥,没有施过一滴激素除草剂,极少使用低毒农药;爱心:对一草一木,对所有动物、植物都要施以爱心;良心: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建立比较封闭的销售系统,建立纯粹的生产模式和分享模式,不设会员,不搞套餐和返利,“凭着我的良心去分享产品。”

  “三心之外还有二意”,他说,创意的农业,诗意地生活。沈建介绍,他做农业10年间,在市区有了数千个线上的客户,销售量也在逐年增加。如今,沈建太着力销售终端的布局,在海口市区拓展门店,力争生鲜的蔬菜能够更接近用户。

  建省30年 伴随海南再出发

  沈建太告诉记者,海南建省30年来,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和旅游业的努力始终未曾改变。当前,海南将建设共享农庄提上日程,沈建太正在筹划升级他的农庄:投入三到五千万元,做海口市乃至海南岛农味最足,品位最高的共享农庄。

  “未来的农庄,第一要把农业做扎实,提升农产品品质;第二要把改善农民的生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为重要内容,等承包期满的时候,要留给农民一片更漂亮、更肥沃、更洁净和更具有生产力的土地。”

  回首上岛28年,沈建太最大的感受,就是海南从一个原始的海岛,正在渐变为现代化的海岛。它的发展是与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同步的,个人的命运,海南的命运,都是国家命运的体现。

  “我们来到了海南,留在了海南,在热岛上创业,也坚守下来,这是我28年生活的轨迹。如果要将我定义为一个‘闯海人’的话,总结自己的28年,我觉得无愧这个称号。

  “我准备自己写一本回忆录,就叫做《从农民到农夫》。”沈建太如是说。(完)

[上一页] [1] [2]

编辑:陈少婷
相关阅读
本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