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
霸王岭上“土”专家陈庆:与长臂猿34年深情相伴(2)
2018年04月02日 15:22  来源:中新网海南
陈庆在巡山中
陈庆在巡山中

  穿越深山护爱猿

  到自然保护区当护林员后,由于熟悉环境,陈庆被借调去协助监测长臂猿活动规律。从此,追寻长臂猿就成了陈庆的首要工作。

  手提一把砍刀,身穿军绿色外套,脚踩一双解放鞋。陈庆的工作就是走进深山观猿。他介绍,当年进山,笔记本、录音机、望远镜是必备品,清晨出发直奔大山深处。

  “要观察树枝抖动,听长臂猿叫声,动作要快,紧紧跟上,观察它吃什么,粪便什么样。”陈庆说,在林中工作久了,他可以迅速判断长臂猿的方位。追寻下去,可以观察记录长臂猿的数量,以及饮食和玩耍状况。他还要捡拾长臂猿的粪便和吃过的果实,并带回去分析成分,制作成标本。

  观察长臂猿是一件辛苦且有危险的工作,陈庆经历过踩到铁夹、意外摔伤、与偷猎分子斗争等危险时刻。

  那是在1986年,陈庆进山快一周时间都没有听到长臂猿叫声,他心里有些焦急。一天早晨,突然山上传来阵阵猿声,陈庆兴奋地拎起挎包就出门。沿着声音一路追寻,不料心急一脚踩空摔倒,他摔伤了右脚踝骨。

  “空荡荡的大山没有人烟,只能咬牙爬了两个小时,回到驻守点,给同事留言后,拄着木棍拦下运输木材的车辆下山。“休养了快半年,在医院锻炼、康复后,我迫不及待地返回山里。”

  年复一年,陈庆在大山中守候着海南长臂猿。1988年海南建省后,有关方面对生态保护投入力度更大。保护区成立了派出所,护林员增加了人员,附近村民保护长臂猿的意识也在提高,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最让陈庆开心的是,长臂猿数量在慢慢增长,活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从80年代观察到9至10只,到如今的4群27只,这得益于以陈庆为代表的护林员与科研团队的共同努力。他们慢慢探索出长臂猿的活动和饮食规律,制定出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

  “土”专家有真本事

  在观察中,陈庆得到了第一手的资料,“长臂猿A群,活动范围红河谷;B群活动范围南岔河;C群活动范围庙苗村;D群活动范围东二队林场。”

  “长臂猿食用的果实有100多种,一个家庭通常以一公两母集群活动,待小长臂猿长大后有分家行为。”

  也正是在了解海南长臂猿生存现状后,霸王岭自然保护区设置了4个监测长臂猿的驻守点,种植了2000多亩长臂猿喜食的植物,慢慢的霸王岭境内原先被破坏的生态区域也逐步恢复,长臂猿活动的范围从山顶扩大到山坡区域。

  不过,截止目前,海南长臂猿仍然没有“向”陈庆和他的伙伴展示出它们的全部生活习性。“我们还不清楚它们是怎么分群的,C群八只还生活在一起,有的群四只就准备分群,没办法解释……”陈庆说,人类对于这个“亲戚”的认知,还远远不够,“比如说,我们从没有人见过死亡的长臂猿……”他补充道。

  尽管对长臂猿的研究还有很多处于未知状态,但不妨陈庆在圈中的大名,如今他是国内海南长臂猿研究圈内知名的“土”专家,几乎每个到海南调查长臂猿的科研机构或媒体,都离不开他的帮助。

  由于年岁渐长,近年陈庆被调回保护区从事科研工作。但他还是经常会被科研机构“点名”一同进山探访。因为有了陈庆,进山工作就有了保障。

  陈庆如今还是那么富有激情,在别人眼中苍茫的大山,在他这里一草一木总关情,“这株是肖蒲桃,长臂猿最爱吃;这株是相思树,森林防火好树种……

  陈庆说,他这辈子都不会离开霸王岭,离开长臂猿。回首三十四年,他觉得自己的辛苦值得。如今政府对保护区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民众的保护观念越来越强,他看好长臂猿的未来。(作者:王子谦)

[上一页] [1] [2]

编辑:陈少婷
相关阅读
本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