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
一块古匾一段往事 千年古村的好义善举
2018年03月05日 16:54  来源:海南日报
海口市龙泉镇儒庄村的火山石村门,正面匾额为“大启文明”,背面为“居仁由义”。 林芳善 摄
海口市龙泉镇儒庄村的火山石村门,正面匾额为“大启文明”,背面为“居仁由义”。 林芳善 摄

  救济乡邻得义名

  究竟庄镇南做了怎样的事情被称为义民,并被送上“好义名流”的匾额?

  “我小时候还见过一对灯笼和几抬鼓,也是庄镇南时候流传下来的,只可惜后来保存不好已经不知所踪。”庄其运说,他过去曾听老人说,庄镇南曾为当地村民分担免税两年。

  口头的传说难免含糊不清,为了弄清事情原委,记者找到了新联村委会的老人庄才宏,在其家中读到保存了近两百年的家谱。

  庄才宏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本线装小册,书的封面已经遗失,前面几页也已破烂不堪,泛黄老旧的纸张让人不忍心去翻动。从右往左翻,刚打开就可以看到最后一次修订家谱的记载,这本家谱最后成书于清代道光十一年,即1831年,至今已有187年。

  187年前写下的文字在薄纸上字字清晰,纪录着一个家族数百年来开枝散叶的历程。

  据《庄氏家谱》记载,庄镇南是庄敬平的第三十四代后人,生于明末癸未年,据推算应当是明崇祯十六年,即1643年,逝世于清康熙辛丑年,即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享年78岁。

  庄镇南小时候十分好学,很快就文艺渐通。随着年岁渐长,庄镇南看到家庭清贫,不想让父母太过劳苦,于是从学堂退学,回家帮助父母从事农桑。

  而后,庄镇南娶了杜氏为妻,二人同心协力勤俭持家,渐渐有了一定的积蓄。夫妻二人尽心竭力侍奉双亲,于是在乡邻中有了“德孝”的美名。

  到了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郑都当地百姓因故无法按时缴纳粮税。正当乡邻一筹莫展之时,庄镇南及时仗义出手,用自家钱粮替乡邻缴纳了粮税,过后也没有再向乡民们追讨。如若哪家有急事急需用钱,庄镇南也是及时“周济相通”,使得“人皆沾惠”。

  正因为如此义举,庄镇南被当地百姓尊称为“千字翁”,于是也才有了知县送上“好义名流”匾的故事。

  300多年来,庄镇南乐善好施的义举在当地口口相传,传到庄其运口中也只剩“免税两年”的大概情形。幸得族谱保存至今,方使庄镇南当年的义事为今人所详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叶霖嘉
相关阅读
本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