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
海口:湿地,妇孺应知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2018年01月16日 16:44  来源:海口网
凤翔湿地梯田上盛开的睡莲。记者石中华 摄
凤翔湿地梯田上盛开的睡莲。记者石中华 摄
羊山河流湿地。记者石中华 摄
海南东寨港国家自然保护区塔市保护站连片的红树林景观。记者石中华 通讯员冯尔辉 摄
志愿者在海南东寨港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种植红树苗木。记者石中华 摄

  原标题:湿地,妇孺应知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访全球环境基金海南湿地保护体系项目宣传教育专家卢刚

  湿地宣传教育工作是湿地保护与政府部门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实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海口湿地保护是一项新兴的,并且一开始就引起了全社会重视的事业,但要被人们普遍认识和接受,就要取决于宣传教育的内容、方式。针对如何做好市民湿地保护宣教工作,记者专访了全球环境基金海南湿地保护体系项目宣传教育专家卢刚。

  公众湿地保护意识亟待提高

  《拉姆萨尔湿地公约》又称《关于特别是水禽生境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是为制止对湿地的侵占和损害,确认湿地的基本生态作用及其经济、文化科学和娱乐价值而订立的国际公约,于1971年2月2日在拉姆萨尔通过,1975年12月21日生效。该《公约》由序言和12条正文组成。其宗旨是:承认人类同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通过协调一致的国际行动,确保作为众多水禽繁殖栖息地的湿地得到良好的保护而不致于丧失。我国于1992年1月3日决定加入该公约,并于1992年2月20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加入书,同时还根据公约规定,指定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青海鸟岛、海南东寨港等6个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册”。该《公约》于1992年7月31日对中国生效。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加入公约以后,特别是随着湿地的慢慢消失,大家开始对湿地这个概念有所了解并重视起来。”卢刚介绍,UNDP-GEF海南湿地保护体系项目办从2013年6月开始启动湿地保护工作以后,曾在海南针对干部、学生、普通市民、湿地周边公众等不同群体,采取问卷抽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大家对湿地的保护意识非常薄弱,了解程度很低。

  卢刚表示,近年来,海口大力宣传湿地保护,市民逐渐对湿地开始有所了解,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保护湿地的观念较薄弱,破坏生态环境、违规侵占湿地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对湿地的保护意识仍有待提高。让公众懂得为什么要保护湿地和如何保护湿地,把保护湿地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并积极投入到其中。这样,湿地保护事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湿地保护宣教尚处起步阶段

  卢刚认为,中国开展湿地宣传教育的组织和机构包括各级湿地管理部门、学校、非政府组织等,在湿地保护的宣教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湿地保护的实地宣传包括,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博物馆以及其它具有湿地宣教场地和设施的单位开展的宣教工作。实地宣传能够让受体亲临湿地环境,切身体会湿地美学、生态、文化等各种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媒体和企业对于湿地的宣传至关重要。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为大众熟悉的媒体,不但为湿地保护的宣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有些媒体和企业还积极主动参加到湿地保护宣传的倡导、发起和组织中来,他们从宣教的对象成为宣教的主体,为湿地保护宣教事业注入了新的力量。

  在湿地保护宣传教育的起步阶段, 湿地宣教的实施缺乏常规性和组织性,更多的是零散的、自发的宣教方式,缺乏系统规划和科学论证。与湿地宣教相关的林业、环保、农业、海洋、教育等部门间,以及政府部门与民间非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环保人士等的协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职责缺位使湿地宣教缺乏组织性保障。

  湿地宣教既有赖于各种宣教材料和设施,同时宣教人员的专业能力也是关键,尤其是在与宣教对象面对面的情况下。湿地基础设施不足和不完善、宣教人员缺乏、专业能力低的现状影响了湿地宣教工作的有效开展。游客在湿地区域的现场体验和教育,是效果最为理想的宣教方式。目前,开展的湿地保护宣传活动大多以宣传湿地的基本概念、功能为主,而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在内容上缺乏针对性,并且很少涉及具体湿地的具体问题。以东寨港红树林为例,自发而来的游客以大众娱乐为主,缺少有效的手段向游客传输湿地保护的知识。

  不同群体采取不同宣教方式

  中国湿地保护宣教的对象广泛,可以分成湿地工作者、政府决策者、湿地周边相关利益群体、学生和普通市民几种类型。

  “目前,针对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保护,GEF海南湿地保护体系项目策划编写了《家在红树林》校本教材,这本书就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让学生了解、传递更多的湿地知识,加大对湿地的了解。”卢刚认为,不同的群体应该采取不同的湿地宣教方式。从政府来说,最有效的宣教方式就是由上而下。对学校这个群体来说,就要采取“三进”,进校园、进课堂、进校本。对普通市民来说,从途径上主要是通过传媒,其它还需要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网络;对农民、渔民而言,宣传画册比网络更有利于他们了解湿地。

  加快湿地教育中心建设步伐

  卢刚认为,海口湿地保护力量正不断凝聚,一些社会组织相继参与到湿地保护和修复中,比如自然教育机构松鼠学堂,就在湿地保护宣教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从整个跟自然保护有关的宣教来说,不能单单靠政府部门,还需要庞大的志愿者网络来支撑,再通过志愿者去影响更多的市民,因此,除了政府、学校等,还要通过湿地教育中心来进行湿地宣教工作。

  目前,严格地说,除了东寨港红树林博物馆,海口还没有真正的湿地教育中心。东寨港红树林博物馆目前只是作为普通的参观,这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很好地对湿地进行宣教,得依托博物馆和湿地本身的资源,在湿地公园里面设置教育中心,独立地完成对不同群体宣教,而不是单单开门纳客,初级的参观和解说。

  湿地教育中心应该有相应的基地、管理机构人员,在这些机构组织的安排下设计不同的活动,这些活动主要由志愿者和市民对接,管理机构只是负责牵头和培训。所以,对于公众来说,公众是参与者,志愿者是服务者,必须要有培训来支撑,湿地教育中心培训志愿者,志愿者再去带动更多的公众了解湿地、保护湿地。同时,在宣教过程中,要以正面宣教为主,让公众看到湿地美好的一面,美了,公众才能真正关心了解,才愿意走近。

  在海口,在建的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和5个省级湿地公园的规划里面包括了湿地教育中心,因此,加快建设湿地教育中心,尽早发挥湿地教育中心的宣教作用,让软硬件和制度结合尤为重要。

  中国湿地保护宣教的主要对象

  湿地工作者

  湿地工作者是专门从事湿地保护事业的群体,对于这部分群体的湿地宣教活动主要由保护管理部门自身实施,宣教活动形式比较专业,主要内容为业务培训,目的是提高湿地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改进他们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 政府

  政府决策者

  我国的现行管理体制决定了政府行为对于湿地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政府决策人员作为一类特殊的宣教对象群体,被国家林业局、GEF湿地项目等宣教主体列为宣教的重点对象。 湿地周边

  湿地周边相关利益群体

  湿地周边相关利益群体是与湿地保护关系最为密切的群体,湿地保护对他们的生产、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他们的活动也对湿地具有直接作用,因此湿地周边相关利益群体也是宣教的重点对象之一。学生 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宰,现阶段对学生的宣教可以通过学生对各个家庭起到传递、辐射作用,因此很多湿地宣教活动的对象都选择了学生,教育机构开展的湿地宣教活动更是如此。普通市民 公众湿地保护意识的普遍提高对于推行湿地保护战略,开展湿地保护行动具有积极意义。以普通大众作为宣教对象的活动包括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宣教活动,部分公众宣教活动,以及利用博物馆、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开展的宣教活动。(记者 蔡康)

编辑:王晓东
相关阅读
本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