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
百岁诗人王槐臣:笔耕诗词乐天年
2018年01月15日 17:26  来源:海南日报
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永德村委会美宁村百岁老人王槐臣在他的火山石屋书房内写作。
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永德村委会美宁村百岁老人王槐臣在他的火山石屋书房内写作。
面对记者采访,老人即兴写诗一首记录这天的生活。
百岁老人王槐臣

  文\海南日报记者梁君穷 通讯员吴岳贵张王明

  洗米下锅,将锅放上三脚灶台,再用火柴点燃煤油灯,折取枯枝到煤油灯上烧着,拿来引燃灶中的柴火。虽然看起来有些迟缓,但这一连串动作却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如果不是老人的侄子王兴秀介绍,很难想象眼前这个独立完成烧火煮饭的老人已是百岁高龄。

  2017年12月25日,海南日报记者慕名前往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美宁村寻访百岁民间诗人王槐臣。从王槐臣向我们展示的身份证来看,他出生于1918年,今年刚好100岁。王兴秀介绍,现在王槐臣一家已是四世同堂,他儿子也有73岁了,和他一起居住在祖屋中,当天刚好骑车到镇上办事去了。

  跟着老人蹒跚的步履,我们来到离厨房二十多米远的“书房”,“书房”其实是老宅的一进大堂,典型的火山石古屋,瓦上已长起藤蔓。

  书桌和凳子上堆满了旧报纸和大大小小的纸片,纸片写着许多诗句和对联,其字笔力遒劲,气韵流畅。王兴秀告诉记者,王槐臣多年来都有写诗作对的爱好,直到如今仍然笔耕不辍。

  豁达乐观感慨多

  “书房”大门不闭,一任清风翻动桌上书页。

  “西山日落叹蹉跎,世事重重感慨多。”在一张纸片上,记者看到王槐臣在2013年夏天写下的两句诗。百年时光,多少我们在历史课本上熟知的历史,都成了王槐臣的人生记忆。

  王槐臣须发皆已斑白,眼窝凹陷,但与人交谈仍显得精神矍铄,口齿清晰。

  长居乡野之地而能以百岁高龄写诗撰联,不得不令人称奇,追问之下,王槐臣道出其中关键在于他年轻时受到的良好教育。王槐臣介绍,他小时候家境不错,在村里上过私塾,长大后曾到广东省立琼崖师范学校读书,这为他后来对诗词书法的热爱打下了基础。

  广东省立琼崖师范学校源于清代康熙年间创建的“琼台书院”,1902年改为琼州府中学堂,后几易其名,于1935年3月改名为广东省立琼崖师范学校,日本人入侵后学校迁徙流离。从这个时间节点来看,与王槐臣所说的他在抗日战争前进入广东省立琼崖师范学校读书吻合。

  王槐臣从琼崖师范学校念书出来后,曾被分配到感恩县(今东方市)当过县长秘书。

  1950年后,王槐臣回到了老家永兴镇美宁村。王兴秀介绍,王槐臣大半辈子饱经沧桑,但在闲时便会以诗文自娱。

  尽管生活艰苦,但在王槐臣的诗中,还是能感觉到他对生活的豁达乐观。如他在《颂深化改革》一诗的最后两句写道:“和平崛起友邦羡,正义联盟劲敌慌。特色蓝图花上锦,高歌改革喜洋洋。”对当今中国进行的改革事业进行了热情的歌颂。

  诗书自娱乐天年

  在王槐臣书桌上,翻出了数十首诗歌,大多数都是歌颂新生活歌颂新时代,也有鼓励同乡子弟奋发求学、写给友人的赠诗。

  王光秀介绍,王槐臣上世纪80年代就是镇上永兴诗社的会员,后来又加入了秀英诗词联合会,一直是村子及附近的名人,他对书法、对联、诗歌都十分爱好。

  平时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要找老人动动笔,美宁村的村口至今挂着老人几十年前写的对联。遗憾的是,由于不注意保存,王槐臣写的很多诗歌已经遗失了。

  特色奇谋千般秀,新绘蓝图百业昌。

  美丽河山花上锦,高歌改革颂贤良。 (《颂祖国振兴》)

  这是王槐臣于2015年夏天所写的颂赞祖国振兴的诗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一位百岁老人的拳拳爱国之心。

  身为百岁长者,王槐臣很关心年轻人的前程发展。为勉励同乡青年陈犹坚奋发向上,同时戒骄戒躁,王槐臣写下这一首民谣:

  世居海南永兴人,陈犹坚是我表章。

  出身是农家儿郎,陈安是我故家乡。

  自小殷勤上学堂,只求来日有福享。

  男儿发奋当自强,锦绣前程万里长。

  为人要谨慎谦让,切勿骄傲与猖狂。 (《陈犹坚歌》)

  王槐臣也会在诗中记录一些生活日常,如《即茶会即景》一诗写了2010年时他与友人聚会的场景:

  每日茶坊聚会中,高谈阔论乐融融。

  纷纭世事言无尽,暂时告别再相逢。

  当天与我们一起来访的还有永兴镇的工作人员,得知王槐臣老人生活困难,他们特地给老人带来了油、米和慰问金。老人心存感恩,当即在书桌上腾出空间,铺上纸张,要作诗赠予我们。

  临案提笔,略微沉思,不多时,一首七绝便在王槐臣有些颤抖的笔下写成:

  沧桑百岁叹蹉跎,人病危浅感慨多。

  日报同仁来慰问,情深义重盖山河。 (《感谢诗》)

  王兴秀介绍,王槐臣平时很懂得感恩,只要给予他帮助过的人,他都会念念不忘。年纪大了以后,担心自己忘记,王槐臣会让每个来看望他的人都在本子上写下单位名称和姓名。

  常读党报念国事

  在王槐臣的“书房”中,除了自己写诗所用的纸卡片和平时爱读的书,所存最多的就是报纸,堆满了整个书桌,其中尤以《海南日报》为多。

  一百岁又称“期颐之年”,“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要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而王槐臣不但能自理生活,还非常关心时事,“四个全面”“深化改革”,这些词语常常能出现在他的诗句中。

  “老人平时很喜欢看报纸,每日起来自己煮饭吃完后便在这屋子里看报。我常常到永兴镇上帮他买报纸回来。”王兴秀介绍,老人平时看报主要是为了解国家大事,虽然已是百岁高龄,但仍然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在一张由纸箱拆下的硬纸片上,王槐臣抄录了《海南日报》去年8月10日关于九寨沟地震的消息:19人死亡,247人受伤,其中重伤40人……王槐臣说,看到这样的灾害消息他很关心,所以读报之时情不自禁就用笔抄录下来。

  此外,王槐臣还写了一首名为《四个全面伟大胜利歌》的歌谣,他自己也时常将其用本地方言反复吟诵:依法治国依法治国肃嚣尘,一切先公后私国富强……

  据王槐臣介绍,他每次从报纸上看到祖国发展强大的新闻时,都会非常振奋,也会提笔写诗来赞美身边的变化,表达自己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

  当被问到是否有长寿的秘诀时,王槐臣摇头否认,他表示,自己长寿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秘诀,在饮食方面也只是吃些火山地区种出来的野菜之类,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平常之心、感恩之心。

  采访结束,我们让老人留步屋内,但老人执意拄杖出门相送。将我们送出院外,老人才又步履蹒跚地走回“书房”。王兴秀告诉我们,老人是回去修改刚才那首感谢诗,他需要字字重新斟酌,每次来客慰问他都如此。

  本版图片均由海南日报记者李幸璜摄

编辑:王晓东
相关阅读
本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