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周才娜:种好一棵凤梨 富足一片土地
2020年12月01日 11:19  来源:中新网海南

  “苗根要切短,埋在土里不容易被水冲掉;叶子要舍得砍,苗子才不容易长老。”2020年第16号台风“浪卡”过后,雨水冲掉了一些刚刚种下去的凤梨苗,有着17年种植经验的周才娜在种植基地手把手地教村民补苗,只见她手起刀落,干脆利索,三刀就修好一棵凤梨苗。

  台湾凤梨扎根琼岛热土

周才娜 洪坚鹏摄

  周才娜,出生于海南定安县,2003年嫁到台湾高雄,与先生一道种植凤梨。同时也作为志工,为高雄海南同乡会的乡亲及陆配服务。2015年秋,她作为团长,带队参加由海南省台办、妇联等举办的“回娘家,庆中秋”旅台海南新娘回乡省亲交流活动。通过几天的参访,她切实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和发展契机,萌发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决定利用台湾的先进种植技术、优良品种和管理经验,回海南种植金钻凤梨。

  今年是周才娜回乡创业的第五年。凤梨的种植规模从最初在海口三门坡镇的200亩,发展至今分布海口、临高、澄迈等市县的1000亩。夫妻两人坚守初心,吃苦耐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书写着“辛勤耕耘结硕果”的故事。

  临高县龙波镇加地村土壤贫瘠,土地产值不高,却适合种植凤梨。“我刚来时,这里什么都没有,全是杂树杂草,一片荒芜”,周才娜指着眼前整齐的300亩菠萝地说,第一年开垦荒地,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作为“外来户”,如何更好地融入当地,热情大方的周才娜深谙其道。“地头全熟的果,收购商是不收的。烂掉也是可惜,我就拉到村里的小卖部,告诉村民,谁想吃就去拿,不要钱”。村民们通过香甜的味道,认识了周才娜,更认识了这个生财的宝贝,主动找来务工,其中不乏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潘在文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今年受疫情影响滞留家中,偶然发现村里的“新产业”。“不走了,就在家给老板(周才娜)打工”。潘在文看中的是“老板能免费教授经验和技术”,打算学成以后在家“安心务农”。

  周才娜租种加地村村委会集体土地6年,一共能采收三季菠萝。农忙时节,就地请来附近的村民帮工。村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种植技术。如今,已有人跟周才娜买了种苗,跟随她的菠萝基地同步开展种植管理工序。“十年以后再来这个地方,一定会有很多人在种(凤梨),慢慢会形成这里的特色产业”。

  年轻的农人让海南农业更具活力

周才娜(左)指导回乡创业大学生潘在文修剪菠萝苗。叶霖嘉摄

  金秋十月,大江南北多品类水果纷纷上市,周才娜却在自己的种植基地里才开始凤梨的催花工作。面对巨大的大陆市场,周才娜舍弃秋果上市的机会,专心种植春果。每年2月至5月是春果上市的季节,这个时候大陆水果市场可选择的正季水果不多,跟反季节的果类相比,“自然熟的海南凤梨更有竞争优势”。周才娜种植的台农17号金钻凤梨,果香、汁多、味甜、纤维软,深受老人和小孩喜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近年来,琼台热带农业发展交流合作愈加紧密。在周才娜看来,尽管台湾在凤梨的品种和种植技术上比较领先,但海南未来的产业发展更具有活力。

  周才娜说,她在台湾认识的种植者中,经验丰富的老农民居多,政府研究出的新品种和新的管理技术后很难得到推广。而海南务农的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对农技知识的渴望,“就像口渴的人看见了一杯水”,不管多远都会跑来学习。年轻人善于学习,敢于尝试,勤奋且更具创新力。他们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地提出意见和建议,让新品种、新技术更好、更快地落地和推广。“务农的人一直在学习的路上”,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种出更好的果实。“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海南菠萝产业的发展一定会超越台湾”。

  “凤梨气孔夜晚张开,此时催花容易坐果”“果砍掉以后,植株的根部会发新芽,拔掉新芽种在土里,就这样传承。”说起凤梨的种植,周才娜滔滔不绝,总有说不完的话题。面对年轻人敢想敢干的劲头,周才娜毫无保留地教授她多年积累的经验、知识和技术。“我希望有一天,当我离开这里的时候,能把品种、技术和经验都留在这片土地上”。作为台湾陆配,周才娜一直希望自己能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

  引进精致化种植经验提高凤梨品质

洪坚鹏摄 

  市场竞争的规则中,品质即是王道。周才娜说,每逢销售季节,收购商们都会游走田间地头试吃,选择收购最好的果品。市场是现实残酷的,一旦果质有所偏差,即便合作十年的老客户,也会毫不留情地弃你而去,“不然他拉回去卖不掉就是要亏钱的”。在买方市场的当下,优质的农产品方能站稳脚跟。

  “生什么病了?怎么管理?遇到旱涝、冷暖冬,如何人工干预才能保证品质不变?遇到这些问题,农民无法自己解决,政府要想办法回答。”周才娜说,台湾的农业研究所、农会等,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的辅导与帮助。与海南相比,台湾的精致农业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产学研结合、专业化合作等方面,海南在这些方面还需继续提升和完善。

  由于气候相近,自1987年以来,琼台农业合作取得巨大发展。一些台湾中南部农民来琼租地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创造财富的同时,带动着海南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6月公布以来,很多台湾的朋友向周才娜咨询相关事宜,寻找商机。问得最多的是治安问题、市场销售问题。“回来创业的这5年,海南发展变化实在是太大了”,面对越来越好的创业环境,周才娜有底气也更有信心地向台湾亲友们做介绍。“台湾土地资源有限,只能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来海南到处是机会。”她呼朋引伴,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推动海南凤梨精致化种植的行列。

  五年的风雨打拼,周才娜夫妇已闯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周才娜深知,要想菠萝产业得到长足发展,需要有更多的人加入和推动。未来,她将探索跟农民合作的模式。“我提供技术,请他们入股管理”,农民有了自己的股份,工作和学习起来会更认真。一起把这个产业做大,让更多的人掌握致富的钥匙。(完)

  作者:叶霖嘉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