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湖仔战斗:全歼敌军一个营
2020年04月26日 16:25  来源:海南日报

  解放海南渡海先锋营冒着炮火成功登陆,打赢“湖仔战斗”

  先锋强渡旌旗展

  ■ 本报记者 习霁鸿

  清明时,海口市美兰区大致坡镇洽教村里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迎来了祭扫的群众,革命先烈永远会被铭记。

  洽教村是1950年解放海南渡海先锋营(以下简称先锋营)与敌军战斗的指挥所所在地,当年,解放军就是在这里发出指令,打赢了“湖仔战斗”。现在,村里不但保留了指挥所,还另外建成了解放海南渡海先锋营纪念广场,供后人缅怀先烈。

位于海口市大致坡镇洽教村的解放海南渡海先锋营指挥所旧址。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苏晓杰 摄

  艰难渡海

  冒着炮火向前进

  1950年3月10日,解放军第43军128师的千人渡海先锋营乘船从广东省硇洲岛起航,朝着琼州海峡对岸的琼崖方向进发,目的只有一个:登陆海南岛。

  据时任中共文北县委书记叶明华回忆,在与先锋营营长孙有礼、教导员王恩荣接头后,孙有礼称,先锋营渡海过程中,同狂风恶浪搏斗了20个小时,后来起东风,到七洲岛,才朝正西方向前进。离海岸只有几千米时,老天爷放起了烟幕弹——海面升起了迷茫的大雾,掩护了先锋营。战船离海岸约600米时,岸上敌碉堡里的轻重机枪开火了,迫击炮也轰击过来。由于敌人火力不算强,先锋营没有还击。先锋营的船队离岸约400米,将向滩头涉水登陆时,敌人约一个连的兵力扑向滩头,被我各战船以猛烈火力所压制,我战船随即冲上滩头,战士像潮水般涌上去,敌人夹着尾巴跑了,不到半个小时,登陆战斗便胜利结束。

  在与文北县委、县政府、琼崖纵队独立团(以下简称独立团)会师的沿途,兴高采烈的群众摘下椰子、香蕉送给先锋营战士。在边城村会师时,群众扛着肥猪、挑着大米,纷纷赶来慰问先锋营,青年男女自发到部队去缝洗军衣,热烈欢迎解放军。

  14日拂晓,先锋营在琼山县的潭门、湖仔村宿营休息。此时,敌人正谋划着趁先锋营立足未稳,将我军歼灭。

  先锋营在洽教村的祠堂设下指挥所,决定与独立团协同作战,“湖仔战斗”由此打响。

解放海南渡海先锋营纪念广场塑像。

  湖仔战斗

  全歼敌军一个营

  曾经的先锋营指挥所至今还保留着。门前一道拱形牌坊,正中嵌着一颗五角红星,左侧的牌子上竖向刻着“渡海先锋营指挥所”几个描红大字。里间的屋子里还挂着“海南岛登陆战役”和“渡海先锋营登陆战斗”作战图。

  从作战图上仍能看出当时的形势:敌人派出云龙、大致坡、三江等据点的国民党暂编第13师37、39两个团4个营的兵力向先锋营与独立团扑来,对我军形成包夹之势。

  “先锋营有枪有炮,作战能力强,饶是如此,湖仔战斗也打了几个小时,相当激烈。”海口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研科主任科员周琪雄感慨道。

  14日上午,独立团率先顶住从龙发和土桥方向来的两股敌军,在雅程后坡上,打退了敌人的十几次进攻,先锋营的战士们则迎战三江、大致坡方向的敌军进攻。

  上午战斗告捷,先锋营迅速转战湖仔村,独立团也从两侧包抄。顿时,枪声大作,杀声四起。经过5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全歼敌军一个营,击溃敌二个营,敌军第37团团长当场被击毙,俘敌副营长以下9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各5挺,其他武器装备一批。

  在这次战斗中,解放军和琼崖纵队也伤亡颇多,其中琼崖纵队独立团牺牲39人,渡海先锋营也牺牲7人,其中有一个营教导员,他们被分别埋葬在崇德村雅呈村民小组和洽教村民小组。因此,洽教村立下7座烈士墓。解放后,其中一位烈士骨骸被家属迁回老家安葬。

  纪念碑前头是解放海南渡海先锋营纪念广场,于2010年4月海南解放60周年之际落成,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在广场中央,一尊战士雕像拔地而起。稚气未脱的“战士”双手握枪,望向侧前方,仿佛正在站岗放哨。

  老村新貌

  产业兴旺乡村美

  静立在广场中,海南日报记者发现7座烈士墓旁边围绕着一圈木棉树。洽教村民小组组长冯学杨说,1949年,上海解放的消息传回琼崖,独立团和村民们在祠堂旁的空地上用木棉树搭起了唱戏的台柱子,举行庆祝集会,没想到掉下的木棉籽后来竟然长成了大树,且不多不少,正好7棵,村民们于是将这7棵木棉树称为“英雄树”。

  冯学杨说,每年都有许多党员、学生来村里聆听革命故事,祭奠革命先烈。这时,咸来小学的退休教师李乾杰便会充当义务讲解员,不厌其烦地为来人讲述过去的故事。

  李乾杰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崇德村是一片“红色”的土地。1927年至1950年间,该村有200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参军参战而光荣牺牲的人数达100余人。

  李乾杰的母亲便是独立团的一员,父亲也是军人,因此,他从小就是听着红色故事长大的,“现在父辈们走了,我们要把红色故事继续讲给下一代听,代代听,代代传。”

  在广场前的大树底下,几个孩子正在玩耍。冯学杨说,村里的孩子自小就听老人们讲,个个都知道先锋营的战斗故事,“虽然有些孩子现在还太小,但随着他们长大,慢慢懂得故事背后的艰辛,就会知道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要感恩、要珍惜,要继续奋斗,把好日子过得更好。”

  70年风雨洗涤了硝烟,如今的洽教村已然焕发新生机。“从小到大,村里的变化太大了。”55岁的冯学杨说,以前的荒地开荒种树了,槟榔成了村里的主要经济作物,垃圾场清理干净了,泥巴土路硬化了,走在路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网络和有线电视实现了全村覆盖,晚上大家在路灯下唱红歌、跳广场舞,高兴得不得了。”

  眼下,洽教村正在建设美丽乡村。“你看这一片地。”站在广场上,冯学杨指着眼前的空地说:“我们准备把这里建成洽教湖,发展红色旅游。”他的眼里闪着光,那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本报海口4月15日讯)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