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未来几天,将极为关键
2020年01月30日 10:46  来源:国是直通车

  疫情是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我们用战时状态应对,当前正处在一个紧绷态。

  疫情不会是一场持久战,只要足够认真应对,也许未来不久就能迎来转机。

  这两天,钟南山院士和曾光教授等权威专家均作出疫情将在近期出现拐点的判断,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春节假期延后三天,从现在到假期结束,将会是极为关键的几天。当前,我们正迎来前期疫情的爆发期,这几天数字可能还会惊心动魄地上升。与此同时,疫情走势也可能在2月初逐步明朗化。

  而很多重大决策需要基于走势才能作出判断。这就要在这几天做深入的跟踪分析,也许现在还不能准确地说出拐点是哪天,但对趋势要进行正确的研判,这样才能在假期结束之时及时作出精准的部署。各项工作要尽可能考虑细一些,区分不同情况,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细看存量和增量

  对从武汉离开的人,既要看时间点和去向,也要与疫情规律结合起来分析。区分时间段看,1月上中旬持续流出的,目前大多数都过了潜伏期,可以基本看清楚情况了。21-23日人口流出高峰期离开的,到2月初也可以基本看清楚了,这就是为什么届时走势能相对明朗的原因。

  对绝对数字的快速上升不用恐慌,反而是之前模模糊糊公布的几十个才让人害怕。1月28日、29日的数据显示,患者总人数上升较快,但这是之前就可以预计到的,是筛查手段改进的结果,是前期疫病潜伏的显现,是实际存量的显现。尤其是湖北的新增确诊人数29日相比28日已经出现下降,这是一个好的信号。

  这次不幸中的大幸,是其他各省的反应还算及时,动员也比较彻底,1月下旬基本都迅速行动起来了,没再耽误。虽然针对前期流出的直接传染源不可能完全预防,但后期的二次、三次间接传染得到有效遏制,因此目前其他省的数据尚没有出现爆发性的增长。只要未来几天各省的新增量能有效控制住,发病者尽可能锁定在已经关注的群体中,那么每过一天,就会更安全一分。

  所以,分析数据,不能仅看发病人数变化曲线,更要详细解析一次、二次、三次感染的发生率和发生区域。未来几天,数据会更加详实,分析就能更加有基础,也许就能对不同区域疫情发展的趋势作出更清晰的判断。

  统筹省城和周边

  疫情阻击战的关键在公共资源的调动和配置,从全国来看,一旦拐点出现、形势基本明朗后,资源可以更多地配置到重点区域,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

  目前武汉是全国的焦点,也已经投入相当的支援,下一步还要继续加大力度。但在这个阶段,尤其需要高度关注湖北其他城市的动向。从离开武汉的500万人去向看,省内其他城市占70%以上,如果还存爆发性疫情隐患的话,也很大可能会在湖北省内。

  因此,从现在开始,就要强化“湖北,加油”的概念,从省域层面统筹疫情应对。要在思想上把一个城市的疫情扩大到一个省的疫情,把湖北其他城市的防疫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资源配置上更好地进行统筹。

  尤其是对孝感、黄冈等地的疫情,必须同样按最高等级进行防备,尽快协调医疗力量和救助物资,加大支援力度。湖北省内的防疫物资,即使再紧急,也要留一部分作为储备,以防某地突然出现状况。

  更精准地发布预警信息

  这次大数据的应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如绘制人口流向的地图,如显示某城市流入人口集中的热点区域,如及时发布某车次的警示信息,这些都显示了技术的力量。

  当前,我们还可以更好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已有的跨省数据一定要综合分析,全国的数据需要联网,把每一个患病者的源头进行叠加,特别是对每个地方传染源头的地址、路线、接触人群等进行交叉分析,找到更多的共性,这样能绘制出更清晰完整的疫病发生扩散图。然后再把这些与各地已有的流入人口监测数据进行来源点、路线和接触群体的比对,对需要重视的个体作出高亮预警,并及时采取重点监控措施。

  同时还要考虑到,虽然假期延长三天,但返回的人群不一定改票,未来几天仍是返流高峰。届时,北上广深等重点流入城市将迎来一波进城高峰,这是新的隐患所在。

  这些城市应及时与交通部门保持沟通,更新人流数据,预测每日流入量和流入窗口,妥善做好应对。特别是在前端,要做好一些细节工作,比如优化路线、减少等待、莫使人群过于拥堵等,避免涌入过程中因拥挤产生新的问题。对回城人口的信息统计和情况跟踪也要跟上,一旦发现问题要即使处置和预警。

  妥善做好安置工作

  我们要喊“武汉,加油”,也要喊“武汉人,加油”,下一步,还要响亮地喊出“湖北人,加油”。封城是前所未有的,对封在城里的人们和暂时待在他乡的人们也要有足够的关怀。

  目前已经封城的湖北各城市,应依托基层社区,做好生活保障工作,最重要的是供水、供电不能出问题,对重点市政设施的消毒、技术保障要到位。食品和生活物资的调度要结合疫情变化及时调节,确保通道畅通,还要保证在局部区域不出现断供问题。

  对在省外安置的武汉群众,目前已经在舆论上注意避免歧视性对待,更要把非歧视性待遇落实到位,其中需要隔离的,既相对集中、做好隔离,又保证生活、安抚情绪。对从海外返回的武汉游客,也要有安置预案。

  与此同时,一定要做好安置人员所在城市本地居民的思想工作,消除顾虑,增强包容性。不要突出地域概念,对所有的患者、疑似人群和观察人群都要一视同仁。

  关注几个重点群体

  一是医护人员,这些天大家都很心疼他们,逆行的医护支援者很伟大,一直坚守在医院的本地医护人员也很伟大。随着新增医护力量的进一步到位,一定要安排适当的轮休,让那些奋战在一线的人能脱下防护服好好睡一觉。

  二是志愿者,他们是维护城市秩序的重要力量,是被封城市得以稳定运转的重要保障。要给他们充分的防护,让他们在街道、社区奔波时减少风险。

  三是一线干部,他们已经连轴转好多天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绝大多数一线干部都是很辛苦的,也是很可爱的,无论在舆论导向上还是实际行动中都要关心他们,要公正评价他们的贡献。要注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更多采用高效的工作布置方式,避免新的感染风险。

  四是其他患者。当大家的注意力都在疫病上时,容易忽略其他病患的患者。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目前多数疫病感染者,表现只是轻症,而一座城市每天都有很多其他的病人。

  我们对每一个生命都要有同等的尊重和保护,千万不能顾此失彼。因此,既要关注疫病的发病率,也不能耽误其他病症特别是重症的治疗。

  这就需要在媒体报道、医疗资源分配、防护措施等方面,予以其他重症病人以足够的关注。必要的时候,可以做一些信息对比和披露,稳定病患和家属的情绪。

  此外,要关心解放军战士,他们是坚强的屏障;关心环卫工人,他们在给城市消毒;关心快递小哥,他们在运送希望;关心超市服务人员,他们也是坚守岗位的战士,等等。

  一定要注意工作方法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地政府的应对举措是及时的,体现了主动作为、积极作为的精神。但也要注意一些用力过猛的倾向,既要有效防控,也要干得有章法。

  一是不能一刀切,如对人员的筛查、疾病症状的筛查、营业与否的管制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还是尽可能区分不同情况进行操作为宜。

  二是不要简单粗暴,如有的城市急匆匆出台禁止车辆、船只、人员进入的禁令,有的城市对待隔离人群不够温和等,还是应该讲究方式方法。端着红缨枪站岗之类,可以是缓解气氛的段子,真实操作中则要注意避免。

  三是不要过度渲染紧张气氛,既要及时准确披露真实信息,也要注意措辞和情况的客观性,避免用过于紧张的语言刺激群众情绪。

  四是要知错就改,如上述某城市虽然下达了禁令,但当天下午就解除了,这就非常好,值得肯定。其他地方也要勇于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措施,未来几天出台行政命令时,尽可能考虑周全一些。

  做好短期经济工作应对

  疫情对一季度服务业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随着复工时间的推迟,可以预计对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也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一些机构已经迫不及待地拉低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值,对此,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

  2002年我国GDP增速是9.1%,2003年被非典折腾过后反而是10.0%,因此疫情并不必然带来全年经济的下滑。但考虑到春节这个特殊时间段对用工的影响,以及近年来制造业下滑的趋势,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尽可能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点。尤其是今年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的任务,完成GDP翻番的目标,如果经济开局不好,难免对全年经济工作带来很大被动。

  因此,短期研究和出台应对经济影响的举措是必要的,而且必须是一套组合拳。宏观政策上应考虑财政政策适度发力,产业政策上应注意有重点地稳一些行业,就业政策应高度关注复工后的返岗就业问题,社会政策应主动关注特困家庭的问题,金融领域要增强对企业容忍度。

  尤为重要的是,一批中小微企业可能因为疫情陷入困难,目前已有比较明显的苗头。要研究建立企业援助机制,配套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因疫情陷入困境的企业伸出援助之手,这项工作应作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意见精神的重要举措,摆上各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5.12汶川地震发生几天后,在前线还余震不断、救灾尚处在火热阶段的时候,中央即研究部署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很快灾后重建规划组就奔赴灾区。这次疫情虽然还在高峰期,但我们也需要同步开始准备疫情过后的各项重建工作,相应的工作方案现在就要进行规划。

  总之,虽然看到了曙光,但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真正迎来拐点。未来几天,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要更加专注地应对疫情及其衍生问题,更加精准地落实防控疫情的各项举措。咬咬牙,把这几天挺过去。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