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海口市美兰区依托家庭农场引领常年蔬菜生产新发展
2020年10月27日 15:26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刘朝仙和妻子正在大棚内割菜。
刘朝仙和妻子正在大棚内割菜。

  据海南日报客户端丨记者计思佳

  10月26日下午,在海口美兰区灵山镇桥东村菜农刘朝仙的7亩塑料大棚里,小白菜、上海青长得郁郁葱葱,和周围农户被雨水泡过的叶菜形成鲜明对比。“今年投了10来万元建了塑料大棚,台风天果然发挥了作用。防雨效果很好,我家的菜几乎没有受损坏,每天照样可以收200多斤。”刘朝仙一边割菜,一边笑着对海南日报记者说:“今天还有一个好消息,因为建了大棚,我还以规模经营户的身份被区里录入家庭农场名录系统了!”

  当天,和刘朝仙一样被美兰区农业农村局录入家庭农场系统的共有8户菜农规模经营户。

  “这批录入名录系统的菜农,均搭建了5亩及以上塑料大棚或网棚。”美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志明介绍,根据海口今年5月制定的《关于加快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通知》,蔬菜规模经营户录入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经营者身份主要为农民或其他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二是主要依靠家庭成员而不是依靠雇工从事蔬菜生产和销售;三是以种菜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四是具有一定规模,露天种植面积50亩及以上,或设施农业面积5亩及以上。“对入选家庭农场名录的农户,政府部门将择优予以扶持。”李志明说。

  作为海口近郊重要的常年蔬菜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多数菜农的种植规模在5亩以下,灵山镇有菜农600多户,以露天生产为主,在规模和种植基础设施上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灵山镇这批家庭农场在常年蔬菜生产的适度规模化、设施栽培、合理轮作、水肥药一体化、有机肥替代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海口海农协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程方遒介绍。

  距离刘朝仙的菜地100多米远的灵山镇林昌村的覃成弟,是另一户录入家庭农场名录的菜农。覃成弟租了19亩农田,面积是普通菜农家庭的四五倍。能够忙得过来,主要是因为他搭建了70座防虫网拱棚和50座拱架,并安装了水肥药一体化系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每座拱棚内,我们还进行叶菜、瓜类、豆类、茄类的轮种。不这样长短结合,只种周期特别短的叶菜,我们根本忙不过来,不同科的品种轮作对土壤和菜的品质也都有很好的作用。”覃成弟说。

  在用工方式上,刘朝仙和覃成弟家情况类似,基本都依靠夫妻俩和父母子女。“割菜忙不过来时,也会在村里雇点短工,平时劳动就是靠家里人帮忙。”刘朝仙说。

  李志明解释说,国家扶持家庭农场,要求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是因为家庭成员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利益共同体,具有目标一致、劳动监督成本低、工作时间灵活、与农业生产特性相吻合等诸多优势。

  刘朝仙、覃成弟等经营的灵山镇家庭农场均是海农协合作社、叶菜联盟的成员。“家庭农场加入农民合作社、行业联盟,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融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这是我们一直大力提倡和鼓励的。”李志明说。

  “能够得到政府支持和合作社的辅导,我们干劲更足了!”家庭农场主刘朝仙信心满满地表示,“下一步,我准备合理轮作,增施生物有机肥。打造美兰区生态农业品牌,我们家庭农场要走在前列!”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