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大致坡镇昌福村乡村振兴工作队—以党建为抓手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2020年06月19日 17:39  来源:美兰区委宣传部

  “这是我们合作社种植的近60亩火龙果,今年年底有望挂果。”6月18日上午,在美兰区大致坡镇昌福村“集体经济——昌福星光种养专业合作社”的一处承包地里,该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李学林望着茁壮成长的火龙果苗,振奋不已。

  海口美兰区大致坡镇昌福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自去年2月驻村以来,切实把党建工作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坚持发挥村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集聚政策信息、农村资源和农业优势条件,凝心聚力,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双推进”。

  抓党建促发展,旧貌换新颜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把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才能充分调动起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出各队伍的功能作用,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这是李学林在工作中始终秉持的理念。昌福村有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89名,昌福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坚持把党建摆在突出位置,通过规范“三会一课”等制度,狠抓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

  抓党建取得的成效,慢慢也对村民产生了积极影响。昌福村脱贫户冯高看到党员干部整日为村里的各项工作奔波忙碌,深受感染,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去年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昌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和铭说,李学林驻村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积极投身村里各项工作,并做好传帮带,手把手教村里的党员干部做好日常党务工作,有效地提升了党建工作水平。

  在去年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李学林和村“两委”班子制定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党建活动模式,增强支部活动对党员的吸引力。比如,带着党员干部前往秀英区长流镇王海萍烈士纪念园瞻仰学习,邀请乡村振兴先进典型代表到村里讲党课,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党员争先创优。

  据了解,昌福村党支部2016年被列为软弱涣散党支部,三年来,该支部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依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固战斗堡垒,拧成一股绳,凝聚党支部一班人。2018年度昌福村党支部被市评为“五星级党支部”;2019年被评为市特色扶贫产业示范村、省卫生村、省人居环境典型示范村,谈起这这可喜变化时,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长李学林如数家珍。李学林向记者介绍,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围绕“两学一做”开展党日活动,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模式夯实党组织,2019年7月赴陵水县大石村示范点参观学习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有效经验;组织党员650人次开展“勇当先锋、做好表率”扶贫主题党日活动12次;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党支部活力。党支部有计划有步骤地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经过思想感化,其中有3名为贫困户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强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助推星光种养合作社产业发展,盘活撂荒土地680亩,今年实现净收入5.8万,带动农户大力发展桑蚕产业。

  精准施策解难 用心竭力帮扶

  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主心骨”作用,团结带领村党支部精准分析贫困原因,找准“命脉”综合施策,点中“穴位”精准发力,有效提升贫困户增收。

  目前,昌福村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已成功脱贫。如何高质量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成为乡村振兴工作队义不容辞的重担。李学林带领乡村振兴工作队员精准施策解难,用心竭力帮扶,用一份份细致入微的关怀温暖着脱贫户的心。

  昌福村脱贫户洪富全想在家里养蚕,李学林得知后很高兴。“脱贫户主动想发展产业,这是大好事,必须竭尽全力支持。”李学林找村“两委”干部一合计,决定帮洪富全筹建蚕房。但建蚕房的钱去哪儿找?问题摆在眼前。

  办法总比困难多。李学林多方奔走,争取资金支持,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去年帮助洪富全建起了一百多平方米的蚕房,让其通过养蚕促增收的期盼成为了现实。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脱贫户符艳青家里。去年11月,符艳青住进了改造后的新房。李学林到她家走访时发现家具破旧。“脱贫户有困难,一定要想尽办法解决。”李学林主动争取派出单位海口市统计局的帮扶资金,为符艳青家购置了一些家具和家电。“以前的房子漏水严重,住在里面心里慌得很,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帮扶,让我有了宽敞明亮的新家,现在又有了新家具,感觉就像做梦一样。”符艳青感激地说。

  力争办好实事 尽心为民谋福

  昌福村下辖33个自然村,有30个村民小组,属于海口市“十三五”整村推进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到昌福村后,针对村里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努力争取上级支持,着力开展路灯安装、饮水工程建设等,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舒畅。

  去年,昌福村新建乡道和全村昌福墟街道、昌福小学、33个自然村安装太阳节能灯408盏,村民彻底告别了摸黑走夜路的历史。路灯亮了,乡村活了,村民乐了,民心通了。昌福村村民符巧沈在路口开着一家杂货店,在符巧沈的印象中,过去夜晚黑漆漆一片,如今有了路灯,晚上出来散步的村民越来越多了,到她店里买东西聊天的人也多了起来。此外,乡村振兴工作队还开展“引水思源”活动,在镇党委支持下,昌福村1000多亩水稻终于引入水渠灌溉,结束了昌福村的农田近20年来靠天吃饭的历史,铆足劲把工作做成了,把工作做好了。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昌福村党支部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富民产业,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刘平)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