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正文 分享
在三亚,有一种生活方式叫——后海·冲浪
2021年03月04日 16:53  来源:三亚日报  宋体

  比心!后海,两艘摩托艇无意间画出一颗“心”。

  睡到午后再起床,拖着浪板去踏海,已经成为后海的一种生活方式。

  冲浪,是什么?

  日本人说,冲浪是一场无声的恋爱;夏威夷原住民说,冲浪是一种活法。

  冲浪,可能就像某位哲人说过的那般:当你无法阻止风浪时,就学习冲浪吧。

  它早已成为一群人积极生活的最佳选择。

  当他们不再随波逐流,而是迎浪而上时,这群人渐渐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

  浪人。

  后海的“浪人”水平各异,有的是刚接触的萌新,有的则是十年大神,还有说走就走的斯坦福大学高材生,更有毕其一生寻个好浪的旅人。

  他们用行动,主动地回答了冲浪是什么。

  或许这些答案有些出格,但只要站在板上,一切就变得名正言顺。

  后海,浪里个浪。

  冲浪少年浩轩│试着与大海相处

  第一次踏上后海柔软的沙滩,浩轩后悔了。

  他后悔来晚了。

  这里亲切又充满挑战,令他不禁想起小时候在白色画布上畅想大海的模样。当他拖着重重的冲浪板走向大海,在视频通话中告知父母:我要自己摸索,学会冲浪——如今的现实,在当时听起来就像白日做梦。

  在后海学冲浪,这是16岁的浩轩第一次“反抗”父母,独自决定的行程。

  如果按照年前父母的计划,他此时应该在天涯海角景区某处寻找那块大石头。浩轩觉得青春的底色应该漫无目的且勇敢。“俺娘觉得来海边看海就好了,俺不答应。”

  浩轩学习成绩不错,在刚结束的期末考中排名全班第四。他也藉此赢得游三亚的机会。

  在父母安排下,第一次来三亚的浩轩爬过山、喝过椰子水、尝过龙虾。略显陈旧的游玩体验很快让浩轩待不住了,这些在厦门都体验过了,那来三亚的意义是啥?

  借着发现三亚魅力的名义,他选择逃离父母。

  大年初八,少年浩轩揣着压岁钱站在了后海的沙滩上。

  当父母在天涯海角赏海景时,他在后海“摸爬滚打”;当父母在千古情看演出时,他正“坠入海底”;当父母在大快朵颐时,他可能刚喝完一肚子海水。

  趴板、越浪、划水、起乘,最后才是抓浪。

  尚且稚嫩的浩轩在电话里向父母分享每日冲浪时的趣闻。

  这份挑战,浩轩自觉完成得不错。他有滑板基础,冲浪学得很快,短短几天已经能试着抓一些简单的浪了。实在不放心孩子的父母,也来到了后海,在岸边远远地守着。

  “每一次冲浪,需要消耗大量体力。在海里面划水、上板、摔落,上板、划水,再等浪。整个过程就是认识大自然和你自己的过程。”

  浪小时,浩轩保持放松,翘起板头,让它过去;浪大时,面朝浪来的方向使劲划水,冲破它;浪实在太大,就要转动板身,抱作一团沉入海底,向它臣服。

  浩轩说,通过冲浪,他更加了解大海,并试着与它相处。

  接受自己的渺小,面对自己的恐惧,坦然应对自己的失败。

  ——我们不可能战胜一切,当你一次又一次被浪打得筋疲力尽时,你会对大海心生敬意,对远处驾驭了这一道浪的“浪人”们心生敬意。

  冲浪教练王小王│终于找到一个好浪

  当一切都按部就班,你怎么知道什么是真正想要的生活?

  “浪人”王小王突然抛出这个问题。这也是他一直试图传达的精神。

  “找一个好浪。”

  为了实现儿时的目标,王小王走了很久。第一站还要追溯到8年前的青岛,真正筹备出发则是在2014年一个辗转反侧的深夜。他放弃了许多“浪人”常见的做法——参考攻略,直奔世界各地出名的冲浪点,而是以双脚丈量世界,寻找真正感兴趣的地方。

  这是一个冒险的决定。

  为了找到心仪去处,王小王几乎走遍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从青岛到大连,再从厦门到汕头,从南走到北,从白走到黑,最终“一个隐秘的渔村”——三亚后海留住了他。

  这里够热烈、够浪漫,也终于再也不用理会来自周遭的限制。

  他找到了想要的节奏。

  为了平衡爱好与生活,他开始在“蓝岛户外”担任冲浪教练。白天教学,夜晚文化沙龙,深夜时靠在栏杆旁打捞星河,也常常弄混是海浪的荧光,还是天边的星光。

  朋友们常常以此称赞他是真正的“浪人”。

  但近10年的漂泊生活,让王小王对于“浪人”有了更深的体悟,“大家印象里的‘浪人’都是热爱生活、享受自由的,常常给人一种自由过了火的感觉。其实‘浪人’说到底还是扎根在泥土之中,不可能永远在浪潮之巅。我也不例外。”

  这一次,享受自由还是回归生活,王小王平衡的结果看起来不错。

  他在后海找到了身为一个“浪人”理想中的乌托邦,为后海打了一个高分。就像他不经意说出口的:多想留在后海。

  显得那么真诚。

  对于习惯了漂泊的王小王而言,后海的生活再次让他体会了那种悠闲宁静、怡然自得的状态,在他“海贼王”式的寻梦之旅里,渐渐露出了一道圆满的光芒。

  他时而想起第一次冲浪的经历。

  那是在青岛,他被大海捉弄得很惨,一次次将他从冲浪板上无情地拍下。他一度筋疲力尽地趴在板上,颓然地搅动起海水,称大海是坏人,心生放弃。

  最终,青岛的王小王还是战胜了大海,成为“浪人”;而三亚的教练王小王,似乎也成功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冲浪民宿店主吴承泽│在花衬衫和西装之间

  站在亼乐冲浪七周年店庆的档口,吴承泽开始频繁提起一个词:感恩。

  大年初一,在亼乐冲浪的公众号上,吴承泽花了近两千字,回顾极不平凡的一年,亼乐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

  关于初心的思考,对于吴承泽而言,或许是从他10年前来到后海,第一次趴在冲浪板上开始的。那时的他,初心更多的指向,是关于个人,关于自我救赎。

  2011年,吴承泽第一次来到后海,朝着齁咸的海风思考人生。

  一次投资失败,让这名来自川蜀的青年看不清未来在何方。3年之后,当他面对通不开的下水管道,关于民宿那些美好幻想的破灭更让他感到目眩神迷。

  “80后”吴承泽熬过许多艰难时刻。

  当年他离开成都,第一次踏上后海泥泞的土路,摸黑穿过寂静的小巷,终于见到大海时,心中却满是悲凉:我本以为大海能回答我一切疑惑。

  是的,当时的大海没有给他任何回应。

  但吴承泽始终没有放弃寻求获得回应,这种追寻好似一种反抗,其过程让他找到了情绪的出口——冲浪。“大海不会说话,但冲浪会。生活就像冲浪一样,你要想办法一次次站到板上,抓好这一个浪,努力过好每一个当下。”

  2014年,热爱冲浪的吴承泽在后海创办了最早一批冲浪民宿店,并命名为“亼乐”。

  因为“亼”这个字,就像是一个人站在冲浪板上,他希望能将冲浪的快乐带给每一个人, be happy,keep surfing(生命不息,冲浪不止)。

  面对身份的突然转换,吴承泽不得不从板上回到岸边,从“浪人”变成老板,一个个由于开办民宿而带来的挑战让他这个“菜鸟”一度想过放弃。

  差一点就把亼乐盘出去了。吴承泽最终坚持下来的原因,还是因为冲浪。他当时就觉得,这个浪还没抓到,怎么能说放弃呢?

  如今的亼乐,早已成为当地的冲浪品牌店。每日络绎不绝的人流中,超过半数都在期待着能顺利约上一节吴承泽的冲浪课。

  站在“聚光灯”下的吴承泽,一面是西装笔挺的老板,一面是身着花衬衫的海上“浪人”。

  吴承泽也早已习惯将自己的灵魂一分为二,既有沾染世俗的喧嚣,又有不忘初心的平和。

  冲浪民宿店义工庄园│一个月,从“魔都”到“魔界”

  对于“一个月”这个时间概念的理解,可以有很多种。

  一个月,有人在忙碌的工作中将时光忘却;有人迎娶心爱的伴侣,实现从单身到丈夫的转变;有人努力寻找工作机会,从一无所有到收入稳定。

  对于庄园,一个月,意味着一段浓烈得有些不真实的快乐时光。

  去年10月,为了选择在自己还年轻的时候体验一段居无定所的生活,并拥抱一堆有趣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庄园来到后海,成为一家冲浪民宿店的义工。

  庄园需要每天工作4到5个小时,内容一般为打扫房间,或是房客登记。其余时间则完全自由支配,同时可以免费使用店内的一切设备。

  在惬意的后海生活里,庄园找到许多美好。

  有时靠在栏杆旁吹风、看书,一大朵蓬松的云跑过来撑伞;有时沿着村内的藤海街散步,一路朝着海滩走,还未走近路边炸虾饼的妇人,浓郁的香味就从远处飘来。

  “我一直觉得情绪是有浓度的,而在后海,一切情绪,和这里的酒一样都太浓烈了。”

  那种不间断的甚至是猛烈的开心,每天像浪花一样拍打着庄园的头脑,让他沉浸在一个活脱脱的平行世界中。

  更让庄园沉浸的,除了短暂的放松,更多的是后海的包容。

  在后海,近乎每一个街口转角都有间冲浪民宿,门口总摆着风格各异的招牌,小贩们簇拥在一起叫卖海南土产,摩托车贴着人流缓缓而过。

  后海村的魅力让庄园沉迷了。

  当他躺在大太阳下感受汗珠流遍全身;在冲浪时被浪拍下、被蹂躏后站起来,头也不回继续往海里走;当他在冲浪板上站起来,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

  如今,一个月的义工生活结束,庄园也回归了繁忙的魔都上海,他依然是那个斯坦福毕业的精英。

  令庄园难忘的是,他也曾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渴望、疯狂。也曾在夜幕降临时,陪着自己的冲浪恩师,听四周波涛汹涌,畅谈人生理想。

  待天色彻底黑去,庄园从众人身边离开,独自一人走到依旧汹涌的大海边远远凝望,仿佛望见的是青春的呐喊和曾在天快黑时抓到的,那道令人吼叫的50米长的绿浪。

  后海,是庄园的“魔界”,是“魔界”的庄园。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