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图片正文分享
一方诗意在海边 文艺新地标海口晓岛揭开面纱(2)
2021年04月12日 09:00  来源:海南日报

人们在海口晓岛里看书。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设计:通过建筑去看海

  海口晓岛位于海口世纪公园音乐广场西北侧,是一座两层的小建筑,是MAD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马岩松在海口设计的首个项目。MAD建筑事务所这样描述这个造型独特的建筑:建筑自由有机的曲线形态,源自一气呵成的一体成型卷曲混凝土墙体。墙体既是有机形态的建筑结构,也是连接不同空间——墙面、楼板和室内,室外的纽带。各自互为表里,内外合一。阅读时的开卷之初,往往是人们最期待的时刻,因为它将为读者带来不同且未知的情景体验。在海口晓岛也是如此,人们从熟悉的室外城市环境走进室内的一刻,像是到达了一处与现实隔绝的陌生境地。室内外清一色的白色混凝土,开启了整场体验之旅。继续深入室内,连续环绕的曲线墙体形态,墙上大大小小的孔洞,进一步塑造了独特场域氛围:墙体为“实”,孔洞为“空”,二者虚实相间,自然融合,为这一空间创造出不同层次的“或明或暗、似近还远”的抽象感。

  说到设计灵感,马岩松今年2月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身处滨海城市,大家对海已经习以为常,但如果通过建筑去看海,会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希望通过构建富有层次和深度的空间,为大家提供一个欣赏惯常风景的全新角度。”

  海口晓岛的空间层次和深度与它的孔洞密不可分。马岩松表示:“这个建筑内外联通,空间一层接一层,大空间里还有小空间,有点像珊瑚。建筑里有很多灰空间(建筑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空间)、大大小小的孔洞,每个孔洞又为大海增添了一分神秘感。”

  “这个项目重点关注人们置身其中的感受。”马岩松强调。借由MAD建筑事务所官方网站的话来阐释就是:人在其中,望海、观天。人不再是主体,建筑也不再是载体。一切仿佛只是宇宙一粟间的微影,但又无穷无限。

  海南日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除了马岩松强调的空间层次和神秘感外,海口晓岛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海口的自然气候条件。例如:可开启的玻璃天窗和超大弧型推拉门带来更好的采光、观海视野和通风效果。为适应本地炎热的气候条件,建筑外围的回廊灰空间采用了悬挑设计,通过物理遮阳降低热辐射,让行人在炎热的夏日可以在此休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分享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