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图片新闻专题—正文
分享到:
海口:湿地小精灵“朋友圈”再扩容
2024年04月26日 09:56 来源:海口日报

4月25日,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入海口处风景优美。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栖息在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中环蛱蝶,是这里多样化生物中的重要一员。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本报记者龙易强

  湿地是大自然赐予城市的珍贵礼物,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景观。

  如今,越来越多动植物“新老朋友”相聚海口湿地公园,见证着海口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上游栖息的马蜂。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新出炉的海口美舍河、五源河两个国家湿地公园2023年度生态监测报告显示,多种珍稀动植物在海口被发现并记录。这些“新朋友”中,有艳如火焰一般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火焰兰,也有它的“近亲”、喜欢在湿润的阴凉处静静开花的抱茎白点兰。

在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内交配的翠胸黄蟌。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抱茎白点兰虽不是国家级保护植物,但是在五源河上游被发现记录,也具有重大意义。“抱茎白点兰在国内仅分布于海口周边的一些火山岩地带,数量极其稀少,应给予重点保护。”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卢刚告诉记者。

 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上游栖息的膝带长喙天蛾。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湿地里,一些其貌不扬的绿色植物,总会刷新你对自然界的认识。在五源河入海口,监测人员发现了中国大陆新分布的长叶豇豆,此前仅在中国台湾地区有分布记录。初见时,你以为遇到了“流浪”到野外的蔬菜豇豆,却想不到它们只是“亲戚”,同科同属不同种,这也刷新了中国大陆的分布记录。

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内发现记录的瓢虫。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蜻蜓是典型的水生昆虫,常被作为监测水质变化的指示物种。在五源河中游和下游,全球体型最小的豆娘——黄尾小蟌被首次发现。而在美舍河中游,稀有的海南特有种露兜叶山蟌扇动着晶莹剔透的翅膀在湿地上空飞舞,它们曾经20余年间无目击记录。

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内发现记录的锥头蛛。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红外相机等现代科技的应用,让一些珍稀动物“现形”。豹猫探着呆萌可爱的脸凑近镜头、海南麂迈着长腿走过等场景,被红外相机记录下来。“海口美舍河、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都拍到了豹猫的踪迹。”卢刚说,海南仅有两种猫科动物——云豹和豹猫,由于云豹已经多年在海南未见踪迹,豹猫成为海南猫科动物的主要代表。

 生长在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火焰兰。 通讯员 卢刚 摄

  湿地里,不仅有“新朋友”,也有不少“老朋友”。

  每年3月至7月,有“中国最美小鸟”之称的栗喉蜂虎会飞到海口;珍稀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进城”成功,在美舍河边安家落户;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菜花盛开在水面上,形成美丽的花河……

  市民来到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观光游玩。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越来越多的珍稀动植物“安家”海口,尽显椰城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口将持续擦亮“国际湿地城市”这一金字招牌,进一步加大监测和保护力度,为动植物打造一个安全的栖息环境。同时,全市将持续广泛地开展湿地科普宣教活动,提升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形成社会各界共同保护的良好局面。

  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

  2023年新增42种动植物记录

  包含

  植物22种、鸟类16种、

  两栖动物1种、爬行动物2种、

  蜻蜓1种。

  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

  2023年新增41种动植物记录

  包含

  植物32种、鸟类6种、

  爬行动物1种、

  蜻蜓2种。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