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
海南这几方碑刻入选全国首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
2023年07月26日 08:07 来源:南海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7月25日消息(记者 陈望)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开《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名录包含碑刻、摩崖石刻等1658通(方)重要文物。其中,海南9件文物入选。海南这几通(方)碑刻为何能上榜呢?7月25日,记者从海南省博物馆、海口市博物馆了解到,海南入榜的文物具有艺术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海南这9通(方)文物分别是保管、收藏于海南省博物馆的2方唐伊斯兰教徒珊瑚石墓碑,三亚市博物馆的唐穆斯林珊瑚石“山峰”形墓碑、宋穆斯林珊瑚石“火焰”形墓碑,陵水黎族自治县博物馆的3方唐伊斯兰教徒珊瑚石碑,海口市博物馆的北宋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定安县博物馆的清代莫谟暨妻林氏合葬墓志铭。

 

 

收藏于海南省博物馆的唐伊斯兰教徒珊瑚石墓碑。记者 陈望 摄

  珊瑚石墓碑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藏于海南省博物馆的2方唐代珊瑚石墓碑出自海南东南沿海古代穆斯林墓葬群,于2007年从三亚市博物馆和陵水黎族自治县县博物馆调拨而来。这些雕凿独特的墓碑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有独特的海洋文化特色,是研究海南回族历史乃至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物资料。

  20世纪70年代,在海南岛陵水与三亚交界的土福湾、干教坡、藤桥、梅山、蕃岭坡等沿海一带海滩陆续发现5处古代穆斯林墓葬群,说明唐至宋元时期曾有大批海外穆斯林在海南岛东南沿海地区生息繁衍。

  据古籍记载:这些穆斯林为唐至宋、元年间从阿拉伯、中亚细亚、占城(今越南境内)“因乱挈家驾舟而来”或“南海诸国朝贡及互市之船舶”经琼州、雷州半岛,到广州去闽浙,但“皆遭风而驻舟舶者也”。在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阿拉伯与波斯等地的商人早于欧洲人率先到达中国泉州、宁波、广州港等地经商贸易,他们带来香料、香水、西药,换回绸缎、瓷器、茶等,贩运至中东,销往欧洲。当时海南岛东南沿海地带正处于“海上丝绸之路”必经要地,陵水、三亚是其交通往来的一个重要物资补给站。

 

 

收藏于海南省博物馆的唐伊斯兰教徒珊瑚石墓碑。记者 陈望 摄

  经考证,这片穆斯林墓葬为唐至宋元年间的古墓群,坟墓一律坐北向南,多为竖穴土坑墓,前后两端各竖一块珊瑚石墓碑,墓碑大小规格不一,有的高达66厘米,宽52厘米,厚10厘米左右,皆由当地珊瑚石雕凿而成。碑有四种形制:火焰形、山字形、半圆形、三角形等。墓葬无封土,只立珊瑚石碑作墓穴标志,不同于我国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地的穆斯林墓葬,而近同于东非和阿拉伯半岛的一些墓葬,带有早期穆斯林葬俗特点,是典型的海洋文化艺术的代表。

  海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王静介绍,海南东南沿海地区穆斯林古墓群的发现,表明早在唐-宋元年间海南岛已为当时阿拉伯、波斯和古占城商人寄泊、定居及贸易活动场所,为研究中外经贸活动、民族文化交流以及海南回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提供了佐证,具有重要的考古和科学价值。

  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是瘦金体书法艺术珍宝

  海口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在全国第一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过程中,海南浮现出了一批珍贵的古代碑刻,其中当数海口市五公祠内收藏的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至为珍贵。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是迄今发现的见于金石著的宋徽宗“瘦金体”字数最多、 最成熟的碑刻 。

 

 

位于海口五公祠内的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海口市博物馆供图

  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目前全国仅存两通,原存海南琼州府城的天庆观万寿宫,1983年移立于海口市五公祠,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一通现存福建省莆田市元妙观三清殿内。

  《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是宋徽宗赵佶于宣和元年(1119年)用瘦金体御书的一块碑铭。记者在五公祠内伏波祠看到,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高2.55米,宽1.3米,厚0.28米,呈长方形。龟形碑座,造型粗狂古朴,憨态可掬,座长2.3米,宽1.53米,高0.74米。

  整个碑连同碑座重量达7吨,这宽大厚重就是在全国也极其罕见。

  海口市博物馆的专家表示,“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是瘦金体书法艺术的珍宝,也是海南现存时代最早的碑刻之一,是秦汉以来中央封建王朝对海南集权统治的重要实物,是道教传播海南历史的最早实物,对研究海南宋代政治、文化、道教发展历史以及瘦金体书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