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万宁—正文 分享
万宁市北大镇丰丹村:路宽了 村亮了 楼房多了 村民收入增加了
2021年11月13日 17:21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丰丹村口 ,一条加宽的村路将丰丹村11个村民小组连在一起。记者张惠宁 摄
丰丹村口 ,一条加宽的村路将丰丹村11个村民小组连在一起。记者张惠宁 摄
钟喜的父亲为庆祝搬进新居送给她一幅吉祥红绸,上面写着“华堂钟秀”。记者张惠宁 摄
钟喜的父亲为庆祝搬进新居送给她一幅吉祥红绸,上面写着“华堂钟秀”。记者张惠宁 摄

  据海南日报客户端丨记者张惠宁

  “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11月10日,走进万宁市北大镇丰丹村委会办公楼,记者迎面碰到村委会副主任文发珍。20年前考上省农校,毕业后他就一直在陵水县城生活,今年在离开丰丹村20年后,他选择回到丰丹村委会任职,问他为什么愿意重新回到乡村生活,文发珍如是说。

  “村村水泥路畅通,治安也好了。村民收入提高了,村庄发展前景好,有奔头,我们离开村子久了,也想能回到村里为村民做点事。”他说。

  丰丹村能吸引像文发珍这样的外出人员重新回村干事业,离不开这几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队的努力。丰丹村曾是贫困村,全村512户1662人,有建档贫困户111户454人,贫困发生率达到27.55%,2015年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然而。截至2020年底,该村人均年收入达1.28万元,村里小楼林立,不少村民开上小车,村民生活大变样。

  从2017年受海南省政务中心派遣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丰丹村驻村工作队队长、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的朱厚强已经在丰丹村连续工作了四年多,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改变乡村落后面貌,关键就在于几条,一抓基层党建,凝聚人心,丰丹村成功把一个涣散的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五星级党组织”,二是抓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告别“空壳村”,带领群众增收;三是着力改变乡村环境和村民精神面貌,鼓励村民外出就业,打开眼界。

  丰丹村委会办公楼前的墙上贴着“百香果采摘明细”,今年靠这一新产业,村集体经济增收9.2万元。在2017年时丰丹村就在市政府资金的支持下,争取了60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项目,采取“党支部+公司+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籍此,村委会每年可获得收益5.4万元,一举告别了“空壳村”,村集体经济有了实力,村庄开始积蓄变化的能量。

  一条加宽为5.5米的村主道将丰丹村11个村民小组相连在一起,出入方便。在村道上行走,可以看到定点摆放的垃圾桶。“农村进步最大的是村民都自觉将垃圾投到垃圾桶了,随地扔的现象少了。”朱厚强说,丰丹村建起了村规民约,对环境卫生等事项做了要求,为避免人畜混居,拆了100多间猪圈。在省政务中心的支持下,村里还推行了保洁工作评比制度,每季度一评,村庄道路干净了。

  走进丰丹村,视线所及的是许多高高的槟榔树,村里还生长有百年树龄的荔枝老树,槟榔林和荔枝林是这里的传统产业,至今仍是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近年来,除了发展百香果和黑山羊新产业,驻村工作队还积极发动群众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进入村里危房改造户林祝花家的新居,客厅里崭新的双开门冰箱十分醒目。新居宽敞明亮,52岁的林祝花与她80岁的家婆、儿子、儿媳还有两个孙子同住。记者造访时,林祝花去三亚打工了,家里只有她的儿媳和80岁的老奶奶在家。“驻村工作队时常到我们家走访,告诉我们哪里有务工信息。靠着种养收入和打工收入,现在我们家的日子过得挺不错了。”林祝花的儿媳妇钟喜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说,婆婆林祝花在三亚饭店打工,一个月有两三千元收入,她的丈夫每天往返去万宁“口味王”槟榔加工厂务工,一个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而她自己在村里当护林员每月有1000元的收入,她还养鸡养鸭养鹅,家里还有一点槟榔和橡胶树,两个孩子上学享受补贴,家里的日子现在还不错。

  “这几年村里变化真大。”不说别的,过去村里晚上黑灯瞎火的,现在全村11个村民小组都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晚上走到哪里都是亮堂堂的,我家旁边就有一盏新路灯,晚上村里的老人都喜欢聚在灯下树边聊天说话。”钟喜笑着说。

  钟喜从琼中嫁到丰丹村已经13年了。在一间旧瓦房里住了好久,前两年搬了新居后,她的父亲高兴地按丰丹村入宅的习俗,给他们家送了一幅四方红绸布,挂在客厅里,上面写着“华堂钟秀”,一家人的喜悦之情尽在不言中。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