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保亭—正文 分享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王昱正:黎村苗寨里的"泥腿书记"
2021年07月13日 09:43  来源:海南日报

  海南日报保城7月12日电 (记者 易宗平 贾磊)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南春新村,有道5米多高的堡坎,挡住了长满绿草的斜坡,让附近房屋和村道免受泥石流威胁。

  “为了这道堡坎,今年5月,王书记来过两次。”7月7日,南春新村村民吉明育感慨地说,“王书记把我们老百姓当成自家人,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家事来办!”

  一道堡坎,护到了群众心坎上。

  吉明育口中的“王书记”,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王昱正。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王昱正被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

  在保亭的7年时间,王昱正团结带领干部群众,举全县之力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帽子,并使这个山区小县屡获殊荣——打造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级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和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最美县域”,两次保牌“国家卫生县城”。

  接地气:住在村里抓脱贫

  “没想到,住在我家里的干部居然是县委书记,没一点官架子!”每每与人讲起两年前的故事,保城镇什坡村脱贫村民林辉仍觉得不可思议,因为那位干部总是满脸笑容,跟串门的邻居一般和气。

  那是2019年10月,王昱正到什坡村走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怎样更加真实地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王昱正选择了最接地气的办法:住在村里抓脱贫。

  “要从内心深处把老百姓当家人看待。”王昱正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视百姓如家人的民生情怀,也让王昱正很快消除了与群众的陌生感,随和如村民们的“邻里朋友”,他甚至自掏腰包资助贫困学生上大学。

  自从脱贫攻坚战打响,王昱正就常常与村干部、村民在田头或家中面对面交心谈心,倾听基层声音。

  “王书记每次到村里都看得非常细致。”2016年一次在什玲镇的调研,让长期在王昱正身边工作的王永超印象深刻。

  位于什玲镇最北边的黎族村庄水贤村和苗族村庄什东村,王昱正带着干部跨水沟、踏田埂、钻山林,从朝霞满天走到繁星闪耀,进行了丈量式的徒步调查,也摸透摸清了村子的发展路径。

  自2014年5月担任保亭县委书记以来,全县所有村庄都留下过王昱正的足迹。

  “吃得好不好”“房子安不安全”“用水干不干净”“小孩上没上学”“看病报销了多少”……每次下乡入村见到贫困群众,王昱正最关注的都是这些直达百姓心坎的问题。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同样积极进村入户、问需问计,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作出的一系列最切合实际的脱贫攻坚举措,推动“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和产业、就业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

  2019年,保亭全县44个贫困村稳定脱贫出列,6631户26428人稳定脱贫,贫困人口实现动态清零,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3.25%降为零。在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大比武”中,保亭夺得贫困县组第一名;连续3年在市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获“好”等次;保亭还以综合贫困发生率为0.27%,零漏评、零错退,群众满意度为99.52%的成绩,在全省第一批顺利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

  值得一提的是,保亭还创建了全省首家“以劳动换积分、以积分换物资”的“脱贫攻坚惠农超市”,并成功在全省推广;依托旅游产业发展,保亭采取旅游景区和贫困村结对帮扶模式,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定制采购、就业帮扶等举措成功带动贫困户“抱团”发展。

  抓发展:特字当头兴产业

  位于“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卖地生财来钱快”的房地产主导模式,是难以抗拒的诱惑。怎样摆脱经济发展对房地产的依赖?

  “要顶住压力、保持定力,为实体经济打基础。”王昱正说,经济发展,靠的是推动三次产业融合,突出特色,实现差异化发展。“尽管保亭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仍能做出融合发展大文章。”王昱正说。

  做好发展文章需清晰的顶层设计。特色旅游,成为保亭要做的发展大文章之一。

  在要素供给上,保亭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中明确产业用地80%以上保障旅游业发展,并创新提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按原地类性质管理等模式。

  在信息化建设上,保亭旅游数据信息中心开发了集信息化建设、数据采集分析和交通、气象、治安、流量监控等为一体的智慧旅游指挥系统。

  目前,全省共6个5A级景区,其中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和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都在保亭,分别突出“热带雨林”文化和“黎族苗族”文化。县内的4A级景区七仙岭国家森林公园主打让游客“森呼吸”;正在创建4A级景区的神玉岛文化旅游度假区则突出“玉”文化……特色旅游打响了保亭的旅游品牌,也让当地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特色发展红利。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总经理吉贵说:“王书记每到景区调研除了关心景区提质升级,更提出要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如今的槟榔谷景区有一条惠农街,130个商铺无偿提供给村民自主经营,主打民族特色产品。

  “我的铺面主要经营黎锦等民族特色产品,旅游旺季生意最好,一天的营收有3000元!”槟榔谷惠农街商铺经营者陈小斌语气里透着自豪。

  像这样享受到产业融合发展红利,从而奔向小康生活的保亭群众不在少数。

  推动完成红毛丹品种改良换冠,擦亮保亭红毛丹品牌;建成全省首个万亩黄秋葵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基地;乘着海南自贸港建设东风,与山东寿光蔬菜集团、北京中健锦绣大地集团签约……一个个项目成为保亭继续推进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动力。

  目前,保亭已注册农产品普通商标222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4个、绿色食品商标12个、有机食品商标3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特色农业成了保亭又一张“发展王牌”。

  谋长远:绿水青山攒后劲

  在新政镇毛文村的一条公路旁,村民黄平的承包地上,槟榔、红毛丹果实累累。

  “去年靠这6亩林子赚了2万多元!”黄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进入丰产期,每年赚个十万八万元都不在话下!”

  但6年前,这里还是裸露的土地,倒伏的草木遍地。

  2015年7月,调研经过此处的王昱正打电话叫来了新政镇党委书记陈成思。

  走访土地承包人、寻找合适产业、扶持村民发展……当陈成思赶到现场,等待他的是王昱正列好的“工作清单”。

  不光是新政镇党委负责人,保亭多个县直部门、乡镇负责人也多次接到王昱正的电话“派单”。

  “少喊口号、少说成绩、多谈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举一反三,推动干部作风转变,这是‘派单’目的所在。”王昱正说。

  在出差、调研路上,王昱正窗外“观景”、电话“派单”、现场办公的习惯,多次“盯上”的都是辖区环境问题。

  绿水青山是保亭发展的“金山银山”。

  “立足保亭生态环境、旅游资源、黎苗文化资源等优势,贯彻新发展理念,勇当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践行者,在守好绿水青山的前提下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争创海南自贸港绿色发展典范。”王昱正说。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等制度落实落细;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高达84.2%;入选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37%;在海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2018-2020年)考核验收中获得优秀等次……保亭的一张张生态成绩单,也是绿色发展、共享红利的民生清单。

  绿色发展,惠及民生。让人们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7年来,保亭用于民生领域的资金,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69%。全县“五网”建设成效明显;“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验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3个100%”;荣获“县级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建起全省首个国家级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

  就像响水镇南春新村的那道堡坎,多项惠民举措落实落细,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堡坎护心坎,枝叶总关情。如今,响水镇南春新村的村民们已经乔迁新居,吉明育和妻子黄玉金真诚地说:“希望王书记能到我们的新家做客,看看大家的幸福新生活!”

  原标题:7年间,守好绿水青山、实现特色发展,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王昱正带领干部群众实现保亭大变样——黎村苗寨里的“泥腿书记”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