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澄迈—正文 分享
澄迈:农旅融合 让美好生活“成色”更足
2021年07月01日 16:20  来源:海南日报

  近年来,乡村振兴工作持续推进,澄迈县紧密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实际,立足本地“富硒福地、长寿澄迈”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随形就势,宜建则建、宜改则改,推出了一批批环境优美、设施配套、产业兴旺、群众认同的美丽乡村。

  从党支部引领,发挥“头雁效应”,到发展特色产业,激活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再到盘活村庄各类文化资源,让乡村更有吸引力……澄迈乡村振兴的“种子”正在破土而出、蓬勃生长。

  强化基层组织领导 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

  在澄迈县福山镇敦茶村党群服务中心,敦茶村党支部书记冯善祥介绍说,自从建起党群服务中心,村民们有事都在此开会商讨,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有力推动乡村振兴。老党员们来这里看书、开展文体活动,增添不少“烟火气”。

  近年来,在澄迈各个乡镇,像敦茶村这样基层党组织持续发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村庄还有很多。

  澄迈县永发镇卜罗村党支部积极推行“党建+综治”模式,成立以党员为主的治安联防队,并通过党员“1+1户”禁毒结对帮教,加强禁毒工作;桥头镇党支部以“党建+爱国主义”为主题,引导该镇玉包村打造玉包港登陆作战纪念园,使新建的纪念园成为全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群雁高飞头雁领,乡村振兴工作要想做得好,必须要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头雁’作用,找准方向,突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澄迈县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澄迈县永发镇后坡村曾是澄迈有名的软弱涣散村,村“两委”长期处于瘫痪状态。对此,后坡村党支部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用制度规范党员管理,根据村民居住分布情况划分责任巷,将村里的党员分配到各责任巷当“巷长”。

  开展卫生“门前三包”工作、调解邻里纠纷、传达村情民意……党员“巷长”们熟悉巷内村民,处理事务“接地气”,协调效果也更好,后坡村从“后进”变成了“先进”,村党支部顺利摘掉了软弱涣散党支部的“帽子”。

  澄迈县金江镇黄竹村是海南北部冬季农产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最关键。”该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常彩红告诉笔者,黄竹村党总支专门设立了安全维稳、脱贫攻坚、人居环境、瓜菜种植、瓜菜运销和关爱老人六个党支部,选优配强村干部,带领村民奔小康。

  此外,澄迈县还以“一村一策”“一联三帮”的联动整顿方式,对21个村(社区)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整顿提升,建立基层党建巡查“红橙黄”预警整顿机制,以“菜单+订单”方式组织开展2轮党建巡查,反馈问题82个,切实把基层党建工作抓紧抓细抓实。

  打造特色产业 下好乡村振兴“关键棋”

  “早年间,我们这里是个穷山村,当地都称‘嫁女不嫁沙土郎’,使得沙土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光棍村’。”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村民王德胜对笔者说,但现在可不同了,依托桥头地瓜产业发展,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

  这是澄迈县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的一个缩影。

  福橙、桥头地瓜、福山咖啡、蜜柚、无核荔枝、妃子笑荔枝、凤梨……近年来,澄迈县以“6+2”品牌农产品为依托,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特色农产品的属性和标识,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带动农产品销量迈上新台阶。这一点,澄迈县的农民感受最为深刻。

  桥头镇地瓜种植户杨英春说,在没有推出“桥头地瓜”的名片之前,尽管地瓜品质上乘,但却很难卖出去,一斤卖4毛钱都没人要。而经过澄迈县的品牌宣传后,桥头地瓜很受市场欢迎,甚至每斤卖到26元。农民丰产又丰收,日子过得十分红火。

  “品牌形象提升带来的收益显著,在去年的海南冬交会,澄迈农产品现场签约达18.94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15.2%,已经形成品牌建设的良性循环。”澄迈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世海说,澄迈特色品牌之路,不仅要走稳,更要走出去。

  让澄迈农产品得以在同类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绝不仅是品牌宣传,品质才是消费者坚定选择其产品的原因。福橙富硒且多汁、桥头地瓜软糯香甜、蜜柚果肉丰实……“质量为王”是贯穿澄迈县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铁律”。

  为此,澄迈县先后设立澄迈福橙科学研究所、福山咖啡研究所、无籽蜜柚研究所等8家农业科研机构,制定了35项农产品生产技术地方标准,并聘请科研专家为特色农产品的育苗、选种、标准化种植等技术“把脉问诊”,确保产品质量上乘,让消费者买得安心、吃得开心。

  同时,澄迈鼓励企业、合作社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创建冬季瓜菜、澄迈福橙、桥头地瓜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扎实走稳澄迈农产品品牌之路。

  不仅如此,2020年,澄迈县先后组织参加浙江农博会和海南省冬交会等,多个农产品参加中国文旅产品交易博览会、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大型展会,扩大澄迈农业品牌知名度。

  盘活乡村文化 留好乡村振兴“主心骨”

  “罗驿村紧靠老城镇,距离海口也不过半小时车程,过去,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澄迈县老城镇罗驿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李运达坦言,前些年,村子旅游业发展起来后,来往游客络绎不绝却大多都是走马观花,旺了人气却没旺了经济。

  自2020年起,澄迈县对全县“中国传统村落”实施挂牌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规划,增强传统村落的生命力,留住乡村历史记忆。

  为此,该村“两委”积极对接文化旅游企业、鼓励村民开办民宿,同时深度挖掘古村落资源,提升村民收入。去年9月,罗驿村与一家农业企业达成合作,在村里打造了菊花种植、加工及销售产业链,盘活土地资源的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目前已经种植秋菊30亩。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越来越多“沉睡”的资源被唤醒。近年来,澄迈一方面注重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修缮古建筑,另一方面也盘活现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庄经济发展。据了解,澄迈县火山岩古村落群共有26个村,其中15个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同样利用本土乡村资源,走向乡村振兴之路的还有该县福山镇保良村。

  开设手工坊、开发咖啡体验、田园果蔬采摘、乡野星空露营等农村休闲旅游项目……今年端午假期,一批批游客走进保良村,吃农家饭,欣赏田园风光。这个一度只有8户人家的“空心村”变成“网红”旅游地。

  看到村庄活力不断提升,原先搬离的部分村民回到老村,在撂荒地种上福橙、咖啡、石榴、木瓜等作物。目前,62户农户在保良村种植咖啡及果树超过500亩。如今,村民符策华的团队注册成立咖啡加工坊,实现咖啡种植、生产、销售一体化。

  目前,澄迈县有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罗驿村、大丰村),2个五椰级乡村旅游点(侯臣咖啡文化村和福丰约亭古镇),4个四椰级乡村旅游点(辉隆庄园、罗驿村、得一农耕社、红坎岭陶艺园)以及11个三椰级以下乡村旅游点和1家银宿。

  澄迈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责任人表示,下一步,澄迈县将按照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规划,根据自然环境、建筑风格、经济水平、群众意愿等因素,进一步优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实施模式、技术路径等,确保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传承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本版撰文/高飞)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