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保亭—正文 分享
保亭奏响生态发展"协奏曲"做好全域旅游"大文章"
2021年06月29日 17:31  来源:海南日报

  海南日报保城6月28日电(记者 贾磊)湛蓝如洗的天空,美丽神秘的热带雨林,干净整洁的街道……盛夏,走进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游客会被海南中部这座独具特色的县城深深吸引。

  近年来,保亭以“绿色”驱动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用“美丽”改变贫困,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以脱贫攻坚工作为起点,乡村振兴工作为支撑,摘掉了“穷帽子”,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发挥生态优势 建设美丽家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亭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

  近年来,作为海南岛生态核心区市县之一的保亭以提升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百日大督查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动环境综合整治,实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在保亭新政镇什示巴村,海南日报记者在村口显眼的位置看到了一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这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今年1月份投入使用,采用AAO+BAF处理工艺,每天可处理污水40吨,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主要处理什示巴一村、二村78户388人的生活污水。”保亭生态环境局项目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以前我们村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入房前屋后的水沟,夏天蚊虫多,苍蝇乱飞,有积水的地方还会散发恶臭。”什示巴村村民高玉莲说,村里的污水处理设备投入使用后,家里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流入污水处理设备集中处理,如今村里的蚊虫少了,臭味也没有了。

  截至去年底,保亭已开工建设274个自然村/队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257个自然村/队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完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38%。已对31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修复。

  以水资源保护为例,保亭县编制了《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1-2025)》,科学合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相关部门委托3家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维经验的第三方单位分3个片区对全县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展运营维护工作,制定《保亭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行维护监督考核工作细则》,对运营单位进行严格监管和深度考核,并将运营管理与项目建设衔接,建立“建设-验收-运营”无缝衔接机制,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好一个,用好一个,管好一个”。

  数据显示,2020年,保亭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优良状态,优良天数比例为99.4%;省控考核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达标率100%;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达标率100%;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全省第四;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良好,排名全省第一。

  发力全域旅游 风景变“钱景”

  练瑜伽、泡温泉、雨林漫步,在黎村苗寨跳舞唱歌……这是河北游客李燕近段时间到保亭七仙岭国家森林公园度假时发在朋友圈的内容,引来朋友们纷纷点赞。

  如今的保亭为何如此吸睛?得益于近年来,保亭以一流雨林生态为本、黎族苗族独特文化为魂,全力打造成具有浓郁海南民族民俗特色的全域旅游示范区。

  自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保亭旅游发展迎来新机遇。打造“旅游+文化”,立足黎族苗族文化特色,推出了《槟榔古韵》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被列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每年举办“三月三”“嬉水节”等活动展示非遗文化;“旅游+体育”,举办全国重阳登高健身大会、全国广场舞大赛;“旅游+农业”,在美丽乡村举办采摘节、渔猎节、山兰节,将景区、酒店、农家乐、乡村民宿、露营地和果园串联,开发乡村旅游线路……

  借助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不仅见证着这座山城的变迁,也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城乡面貌、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6月17日上午,在保亭三道镇田头村,46岁的村民高其锋正忙着清理村里的一片杂乱空地。“过去总是担心女儿务工出去太远。这个月初,女儿找到了在雅布伦休闲山庄当服务员的工作,每个月有3000元工资。”高其锋笑道。

  雅布伦休闲山庄是保亭打造的众多乡村旅游点之一。近年来,保亭通过“百镇千村”、共享农庄建设,推进了南电、南梗、什慢、什吉等20个美丽乡村及响水享水谷等共享农庄建设,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为更多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

  依托旅游产业的发展,许多特色农副产品找到了销路。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的惠农街内,三道镇甘什下村村民黄小梅在一个摊位销售农副产品,“淡季一天也能赚个两三百元,如今房子盖了,车子也买了。”而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则以订单采购的方式,优先购销周边农户的蔬菜、红毛丹、小背篓等农副产品。

  目前,保亭旅游产业多点开花,发展成效明显。已建成2个国家5A级景区、1个国家4A级景区,一大批乡村旅游点。2021年1月至4月,保亭接待游客量120.01万人次,同比增长336.3%,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34.4%;全县旅游总收入实现8.29亿元,增长378.5%;接待过夜游客38.51万人次,同比增长133.4%。

  “保亭的优势在旅游,出路在旅游,发展全域旅游是保亭的最佳选择。”保亭县委书记王昱正表示。

  巩固脱贫成果 增进民生福祉

  2019年4月26日,省政府正式宣布保亭退出贫困县序列,顺利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保亭继续咬定目标,尽锐出战,高质量赢取了脱贫攻坚总决战的胜利。

  与此同时,保亭不断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发展橡胶、槟榔、冬季瓜菜、热带水果和南药等传统农业,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致富能人等的辐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实现脱贫户稳定增收。

  在该县响水镇的黄秋葵育苗基地,脱贫户王晓敏说:“在黄秋葵收购点,务工每一个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自家还种了6亩黄秋葵,每年能有6万多元收入。”

  数据显示,去年保亭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29亿元,实施百香果、黄秋葵、红毛丹等产业项目76个,惠及脱贫户6631户2.64万人。依托旅游扶贫带动脱贫户1895户7805人吃上旅游饭。创新开展消费扶贫,受益脱贫户1万户次。

  享受到民生福祉的,不只是贫困群众。

  近年来,保亭以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为工作主线,围绕打造“黎苗文化体验展示基地”的建设目标,不断完善公共文体基础设施,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多形式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推动民族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老旧的书架、尘封的图书、鲜有人问津的大厅,甚至群众都不知道图书馆在哪,这可能是许多人对县级图书馆的印象。而保亭图书馆,却以一种年轻、亲民的形象展现在群众面前。今年以来,保亭图书馆相继举办亲子绘本朗读大赛、“好书推荐”线上阅读活动、黎族文化讲座、诗歌朗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保亭群众喜爱的一个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保亭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试点工作,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完善县城文化中心等功能,升级建成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保亭在乡(镇)、村(社区)两级完成了全县9个乡镇

  综合文化站、62个村级(社区)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篮球场和舞台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七个一”功能提升及广播设施设备更新替换,实现全覆盖,达标率100%。

  保亭还开展了文明教育、文明交通、环境治理、文明旅游、文化惠民、诚信践诺、志愿服务、军民融合、网络文明等九个文明专项行动,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文明氛围,扎实做好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城乡文明风貌焕然一新。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