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
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虔虔六百载 祈福远航人
2021年06月23日 17:15  来源:海南日报

  文\海南日报记者 刘梦晓

  “我们春节可以不回家,但是祭兄弟公时是一定要回家的。”在琼海市潭门镇,渔民杨庆南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潭门渔民都会回家进行祭祀,祈求平安和丰收。他所说的“祭兄弟公”,也称为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是琼海一项极具民俗色彩的活动。

三沙市赵述岛,渔民拜祭兄弟庙。 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108位潭门渔民的传奇故事

  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和108位潭门渔民有关。

  琼海人爱闯海,也敢闯海。《万泉河传》作者黎国器曾查找过大量史料,发现自古以来在南海诸岛进行渔业生产与海洋农业生产最多的是海南岛万泉河下游地区的人,而其中琼海潭门、博鳌渔民数量众多。

  108兄弟公信俗是琼海海洋文化的独特体现。相传,过去南海一带海盗猖獗,经常袭击渔船,潭门108位渔民因此结拜为兄弟,他们立下生死与共的誓言,常常组成船队一同出海。一次出海捕鱼过程中,渔民们再次遇到了海盗。在危急关头,大家将船紧紧连在一起,最终一起击退了凶猛的海盗。从那以后,人们纷纷效仿108位兄弟的做法,一同出海抵御风险。“108兄弟公”也成了渔民们团结合作、共进共退的精神象征。

  后来有一年出海,108位兄弟遇到了恶劣的天气,渔民们全部被打翻在海里,但即便如此,大家也没有各自逃离,猛烈的风暴让108位兄弟最终全部遇难,但兄弟们之间的这份情谊令人铭记。

  明代中期以前,琼海潭门镇的渔民就在南海海域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从事海参、贝类等海产品捕捞作业、建造房屋、从事农耕和捕鱼等活动,冬去夏返,海上作业时达数月。部分渔民常驻群岛上,盖草棚或珊瑚石房居住,下海捕鱼,建庙祭神,世代相续,辛勤开拓。在以命相搏的航海途中,遍布潭门沿海、南海群岛众多的兄弟庙是出海渔民的一种精神寄托。

  沿袭600多年的祈福仪式

  “108兄弟公”祭祀仪式从明朝沿袭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通常被分为三种模式,远航启程前的祭祀通俗叫“做福”,也就是“祭兄弟公出海仪式”;远航归来后的祭祀通俗叫“洗咸”;逢年过节和航船到达某新海域时的一般拜祭通称“做兄弟公”。

  这三种形式的祭祀仪式虽过程大同小异,都是以肉、饭、酒贡祭拜“108兄弟公”,然后焚纸钱和燃鞭炮等,其中最为重要和隆重的就是“祭兄弟公出海仪式”,主要包括在“108兄弟公”庙里和渔船上,船主向“108兄弟公”祈祷等仪式过程。

  据潭门渔民介绍,为了纪念108位兄弟,近几十年来,潭门人在每个村子里都建起了庙,意味着“潭门人出海就是兄弟,遇事要互相帮助”,现已成为潭门一种独有的海洋文化。

  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现存的文教村兄弟庙始建于1937年,庙门前的对联:“兄弟联吟镜海清 孤魂作颂烟波静”道出了兄弟庙的意义——兄弟与孤魂联系在一起,在祭祀“兄弟公”保佑渔民平安的同时,也在祭祀那些曾在南海出海时未能归来的遇难者。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