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分享
海南公仔戏传承人冯海:保护好琼剧的“师兄”
2021年06月13日 09:46 来源:南国都市报
小孩子在观看公仔戏表演
小孩子在观看公仔戏表演

  在海南部分地区,端午节除了传统习俗,人们还会听一台“大戏”——公仔戏,这个从元代就流传至今的戏剧。每逢此时,海南公仔戏传承人冯海便分外忙碌,四处吆喝组队、搭台、唱戏,忙并快乐着。这个年代古老的戏曲,似乎与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格格不入,公仔戏的观众日渐稀少。回首昔日,台下宾客满堂,现下却是门庭冷落,巨大的落差让冯海意难平。

  逐渐失传的木偶戏

  从垂髻小儿到天命之年,冯海见证过木偶戏的“高光时刻”,这个红极一时、风靡海南的戏剧,是海南戏曲的重要代表。

  海南公仔戏又称木偶戏、傀儡戏或手托木头戏,是海南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品种之一。据《海南岛志》记载,“戏剧之在海南,在元代出现手托木头班之演出。”从元代出现至今,海南公仔戏有四、五百年的历史,由于起源时间早于琼剧,在行当中,有的琼剧艺人会称公仔戏艺人为“师兄”。海南公仔戏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重点保护名录。

  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木偶戏,公仔戏以海南方言、民歌、民间乐器、民间乐曲演化成唱腔,融入海南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公仔戏的剧本大多是历史故事或本地民间故事。公仔戏有各种角色,如文生、武生、文旦、武旦、杂生、员外等,每个角色都有各自扮相,根据剧本演绎各类故事。

  丈高舞台、红围布幔,方寸之间,道不尽人间喜怒哀乐。

  海南公仔戏所用的木偶,大多是传承流传下来,冯海家中的木偶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时间最长的木偶高达200年。冯海告诉记者,每个公仔的头部用木头雕刻而成,早年的公仔头部较小,上半身用藤条编织成肩膀,宽大的戏袍遮住下半身,木棍或藤条从靴、鞋穿入藏于体内,艺人通过细线就能轻易操纵。作揖、拱手、跺脚、拂袖、射箭……木偶在艺人的操作下,可活灵活现地作出转眼睛、吐舌头等动作。

  回首公仔戏的黄金时期,冯海眼神中流露出向往,陷入沉思,嘴角带笑地回忆说,“早些年,老艺人演出家当很简单,戏班班主带着艺人抬着长凳、木板搭成戏台。每到一处,戏迷们便早早地提着凳子,翘首以盼等待开场,那时候看公仔戏都还需要买戏票,戏班生意十分红火。”

  连冯海也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看公仔戏的人越来越少,观众也逐渐变成年逾古稀的老人。“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听不懂,甚至不会说海南话,娱乐方式也越来越多,观众少了。”冯海记得,以前最多时一天要开演3场,如今大多是节庆日才会预定公仔戏表演,疫情过后,观看的人数就更少了。

公仔戏艺人在后台整理木偶

  49岁的“行业新人”

  眼见着公仔戏逐渐没落,冯海也从咿呀学唱的学徒,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南公仔戏传承人,对于公仔戏的热爱,他仍保留赤子初心。

  冯海与公仔戏结缘于儿时,8岁迷上木偶戏,15岁入行拜师学艺,如今年过花甲,仍是“一天不唱公仔戏,就浑身难受不得劲。”

  冯海对公仔戏的痴迷,源于家庭的耳濡目染。他的母亲懂八音,为公仔戏伴奏,外祖父负责公仔戏敲鼓,伯父也是海南公仔戏演员。当年,年仅8岁的他就柚子替代木偶,在柚子皮上刻出眼睛、鼻子、嘴巴,棍子插在柚子上,高举棍子学着表演公仔戏。初中毕业后,他尝试着做木工、瓦工等工作,但始终觉得“差了点什么”,伯父看在眼里,对他说“你来跟着我学公仔戏吧!”

  为了练习唱腔,他每天天刚亮就要起床开嗓唱戏文。无论是男声,还是女声,无论是雄浑、厚重还是尖细、清脆的音色,冯海都能信手拈来。除了唱,木偶戏的“手上功夫”也不能少。

  要想灵活操作公仔,就要有灵活的手腕,只要有闲暇时间,冯海就会牵起木偶练习。“大拇指是掌控公仔方向的主要力量,重点是学会平衡公仔,不能有一丝歪斜。”冯海说。春去秋来,严寒酷暑,拜师3年,冯海才能正式登台演出。

  起初,冯海跟着戏班扛着木板步行到客户家中表演,后来就有托拉车,一个电话,就能迅速组成10-12的人的戏班前去表演。“一晚上表演一台戏大约2个小时,戏班能收入3000元-4000元。”

  冯海家中有18个木偶,大多是从戏班的老班长处收购而来,可编排40-50多个剧本。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更加喜欢喜庆、寓意好的剧本。如今,冯海时常表演的主要是《文武状元》《广东开科》《鸾凤和鸣》《花好月圆》等10余个剧本。“海南人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在节假日或家里有喜事时,就会请戏班来唱戏。”

  冯海靠表演公仔戏维持一家生计,作为表演者,他直观地感受到公仔戏热度江河日下、剧本老套、观众年龄老化等问题。“学习公仔戏的人越来越少,现在海南也没人制作木偶了。我今年49岁了,在表演公仔戏这行当里,居然是最年轻的。”冯海眉头紧锁,无奈地摇摇头说。

  排除万难传承推广公仔戏

  从15岁入行至今,冯海从事公仔戏演绎三十载,仍满心觉得只有公仔戏“最合心意”。冯海深知,在历史和时代的滚滚向前车流中,公仔戏不复往日辉煌,只期望能有传承让这门技艺得以保留。“如果我们这批艺人离开了,就没人能记得海南公仔戏了……”

  不忍心看到心爱的公仔戏退出历史舞台,近年来,冯海一直致力于公仔戏的传承、教学,通过各种方式推广公仔戏文化。

  短视频热门,冯海就下载抖音、快手等平台账号,利用一切时间发布公仔戏表演的内容,目前已上传了45个作品。冯海还主动联系海口旅文局,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帮助下,2020年,冯海走进海口25所学校,开展“公仔戏进校园”的公益活动,教孩子们表演公仔戏。

  考虑到传统剧本老化,无法适应当代年轻人的品味,2021年,冯海与海口市水务局合作推出公仔戏现代剧《脱贫攻坚》,让木偶换上现代装展现新时代的海南发展故事。新剧本、新故事,让观众眼前一亮,冯海将公仔戏现代表演的视频上传网络,收获了大量“点赞”。

  现代戏大获成功,让冯海看到公仔戏发展的曙光,他一方面联系海口旅文局等相关部门,希望能有专家撰写更多现代剧本,同时利用网络推广公仔戏,2020年8月,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与南海网开展线上直播,冯海就直播表演公仔戏。

  兴趣要从娃娃抓起,冯海深知,非遗技艺断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师徒传承”式教学,手把手、口口相传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需要。“为何不把公仔戏的技艺写下来,整理成册,让这门技艺像教科书一般流传?”冯海灵机一动,找了一个笔记本,一笔一画、字字句句记录公仔戏的操作、唱法,希望能提交给有关部门整合成书,为后人学习公仔戏留下一份参考。

  “我的小孙子在家庭氛围影响下,很喜欢公仔戏,每次我出去表演他都会哭哭啼啼,让我带他去唱戏。我想,公仔戏传承的希望,就在这些孩子身上。”冯海说,如果海南话传承能有所保留,剧目不断推陈出新,也许海南公仔戏可以一直传承,成为小众爱好。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苏靓 文/图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