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陵水—正文 分享
陵水坚决守住生态文明底线,落实落细生态环保各项工作
2021年06月04日 10:55  来源:海南日报

  陵水坚决守住生态文明底线,落实落细生态环保各项工作

  天蓝水碧红树绿 和谐生态绘新景

  “过去,游客你请不来,如今,游客不请自来。”6月2日,在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港红树林湿地观景台上,一位旅居陵水多年的游客不禁感叹。眺望远处烟波浩渺,俯瞰大片红树林如一块绿毯铺展在海边,一群群白鹭翩跹其间。如今的陵水新村、黎安两大潟湖,早已不再是以前的模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的“珍珠海岸”,碧波荡漾的陵水河,如“绿肺”般的吊罗山,独一无二的两大潟湖……陵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刚结束不久的一场对外新闻发布会上,陵水县委书记符鸣介绍,陵水已获批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海南唯一入选的市县,也是全国唯一的县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要做好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离不开陵水118.57公里的海岸线,和“三湾三岛两湖一山一水”的独特自然资源,这是陵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

经过生态修复的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放眼望去,郁郁葱葱。 陵水生态环境局供图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的底线,近年来,陵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有力推动生态环保各项工作落实。

  加大力度 打造和谐蓝色海湾

  “这里是国内罕见的集珊瑚礁、海草床和红树林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为一体的潟湖海岸,海岸带生态系统丰富多样,生态区位重要,是海南省最具特色的湿地公园,是典型的生态绿肺,同时与南湾猴岛毗邻,形成低山-沙坝-潮汐汊道-潟湖海岸体系。”谈起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陵水生态环境局局长李瑞军如数家珍。

  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陵水新村潟湖,北起盐尽村,南至潟湖海草保护区,东起桐海村,西止文敦村,总面积958.22公顷,其中湿地面积943.20公顷,湿地率98.43%。按土地性质分,其陆域面积492.52公顷,海域面积465.70公顷。

新栽种的红树苗。陵水生态环境局供图

  陵水为了综合治理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从 2016年起,加大财政投入,在新村潟湖、黎安潟湖进行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实施养殖塘清退,在新村、黎安两潟湖周边共清退养殖塘7788亩。从源头上根治养殖污染源,有效治理红树林湿地污染难题。

  按照“宜林则林、宜湿则湿”的科学原则,经过充分调查论证,在原有红树林生长区域规划种植本地原生树种,保留原有滩涂进行生态环境提质改造。两个潟湖现有红树林树种18种,占全国红树林树种量50%。

  据介绍,2016年至2017年修复区域2009亩、种植红树林1350亩;2018年修复区域1036亩、种植红树林860亩;2019年修复区域200.2亩、种植红树林100亩;2020年修复区域424.8亩、种植红树林300亩;2021年计划修复区域3700亩,已修复450亩,种植红树林280亩;2022年计划生态修复3452亩。截至目前,共完成生态修复4624亩,共计种植红树林3393亩。

  多方发力 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新村潟湖、黎安潟湖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海岸潟湖,周边多山、口门狭小、湖内无浪,是优质的天然良港,被形象地称为陵水“双眸”。近年来,由于陆域污水直排、渔业养殖等原因,潟湖水质不断下降。为保护生态环境,陵水多措并举擦亮“双眸”。

  近年以来,陵水开展新村潟湖贝类底播增殖项目,采用政府采购模式开展,投资391.51万元,在新村潟湖投放文蛤、贻贝、泥蚶、牡蛎4个品种共计2100万个,底播增殖面积3000亩。该项目的实施,可进一步丰富潟湖生态系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与此同时,陵水还实施岸滩和海上垃圾收集与清理项目,投资366.38万元,采购垃圾清运车10台,垃圾清运船10艘。按照海域及岸滩面积,分配至该县新村镇、三才镇、黎安镇。

  此外,陵水着力加强海湾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共计投放监测浮标5个,新村潟湖投放3个,黎安潟湖投放2个;进行实时水质等5个大项22个分项监测。项目总投资约890余万元,目前已实现通过互联网数据平台实时查看两湖水质情况,及时对水质恶化情况予以预警。

  对两个潟湖的生态保护既有“加法”,也有“减法”。陵水将其潟湖沿岸部分人工构筑物拆除与并重新建设了亲水平台,打造人与海共生共融的海岸经济体,该项目在新村潟湖海草保护区新建2.5千米游步道,布设两处海草观赏区。对沿岸1414平方米人工构筑物进行拆除。

  不仅如此,陵水还在新村镇新建设处理能力达2万吨/天的污水处理厂一座,配套建设外管网5.6千米,基本解决了新村潟湖周边污水直排入湖的问题,从源头上遏制了陆域污染源对湖水的影响。

  着眼于新村潟湖“肚子大,口门小”的实际情况,陵水有针对性地实施了口门浅滩和拦门沙整治工程,增加新村潟湖纳潮量,提升水质交换能力。累计完成疏浚方量15.64万立方米。同时,在土福湾赤岭渔村新建游步道653米,新建150米拦沙堤,岸滩补砂9万立方米。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恢复了土福湾赤岭岸线,拦沙堤的建成,阻挡了泥沙继续涌入英州河口,同时可借助自然河流作用冲刷河道,以确保河道畅通。

  坚守底线 实现生态绿色发展

  除了天然的环境资源优势,陵水“天更蓝、空气更清新”,还得益于该县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持之以恒对蓝天加以守护。

  大气污染防治重在源头治理。陵水引进了百余辆崭新的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覆盖全县15条城乡线路,在方便全县各个乡镇村民出行的同时,也进一步减少污染气体排放。

  “陵水坚持严控汽车尾气污染,投资了3000万元,在全县各主干道共建设5套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设备,采购了一辆移动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车,目前正处在联网调试阶段。”陵水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在陵水多个建筑工地,都能看到扬尘在线实时监测设备的身影。同时,陵水还加强道路扬尘控制,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喷雾等作业方式,在县城主要街道每天进行两次晒水降尘。

  为了更好地完成空气质量的检测,陵水已建设群英乡、隆广镇空气自动监测站,全县空气自动监测站网络建设顺利开展。同时,该县投资390万元在南湾猴岛、分界洲岛等9个旅游景区建设安装空气负氧离子显示设备,目前已完成设备采购工作,正进入安装阶段。

  针对“小散乱污”企业,陵水开展专项治理,坚决取缔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划、污染严重、治理达标无望的企业;全方位加强城市扬尘治理工作;推进槟榔加工管控;制定了相关方案,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行为。

  “十四五”期间,陵水将以生态环境为底线,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持续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健全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管一体化机制,切实解决重建轻管问题。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实施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以及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开展绿色建筑专项行动,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公共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充电桩设施。

  (撰文/磊磊)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