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加快修复海洋生态 870个人工礁为鱼儿造"新家"
2021年04月09日 07:45  来源:海南日报  宋体
4月8日,在三亚蜈支洲岛海域,工作人员正操控吊机将人工鱼礁放入海底。 本报记者 武威 通讯员 陈文欣 摄
4月8日,在三亚蜈支洲岛海域,工作人员正操控吊机将人工鱼礁放入海底。 本报记者 武威 通讯员 陈文欣 摄

  本报三亚4月8日电 (记者李艳玫 陈蔚林 通讯员陈文欣 许劲草)4月8日,在三亚蜈支洲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一个个白色的人工鱼礁被吊机轻轻地放入海底,它们将成为鱼儿的“新家”。据了解,三亚此次计划在一个月内完成870个人工鱼礁的投放,达3万多空立方。

  2011年,蜈支洲岛旅游区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引导及海南大学王爱民教授团队的技术指导下,启动了中国第一个热带海洋牧场项目。2019年,该项目获第五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称号。至2020年底,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建设累计投资近4000万元,投入人工鱼礁及船礁等4万多空立方,已形成完整的珊瑚礁、鱼虾贝等海洋生物圈,海洋生态修复和渔业资源养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是海南大学与海南蜈支洲旅业开发股份公司校企合作十年的科研开发成果,也是我们教授‘把论文写在大海上’的具体体现。”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表示,接下来,海南大学将开展海洋牧场生态效应评估、海洋牧场名贵经济生物增养殖技术研究、海洋牧场信息化建设和海洋牧场功能化旅游开发等工作,努力把蜈支洲岛海洋牧场建成海南休闲旅游型海洋牧场的示范和海南大学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

  “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蜈支洲岛海洋牧场致力于将海洋牧场与潜水海钓、渔业增殖、科研推广等相融合,打造循环经济。”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依托高校提供的技术支持,做好“投放生态礁、放流恋礁鱼、整治海岸线、推进智能化、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工作,推进渔旅融合,在热带海洋牧场的基础上建设包含海底村庄、海底雕塑艺术区、海底军事博物馆等在内的海底生态公园,为海南旅游经济的发展增添亮色。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