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琼海—正文 分享
“学区制”为琼海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1年03月30日 17:49  来源:南海网 

  乘众人之力,则无不任也;集众人之智,则无不胜也。

  日前,琼海市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完成组建全市中小学校8个学区(中小学各4个)的揭牌工作,每个学区内学校以1所优质学校为学区长学校,组成“1+X”学区管理模式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至此,琼海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中小学校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付诸具体行动,此项教育改革进程如何?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了解。

学区长学校人员到成员学校调研。记者苏桂除 摄

  解局:从“一亩三分地”到“集体抱团”发展

  当前,琼海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差距,已不再是硬件资源配置的差距,而是学校内涵发展水平的差距。这是择校现象仍然存在的原因之一。无疑,办好每一所学校,缩小学校间内涵发展差距,是缓解择校问题的重要途径。

  记者了解到,琼海市的学校大体分为三类:城区优质学校,办学条件、师资、生源一流;城乡结合部学校,办学条件、师资、生源相对薄弱;而地处乡镇或山区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匮乏,生源严重不足。区位特征导致三类学校之间存在巨大反差,校际、城乡之间差距很大。

  琼海8个学区城乡学校共同体的挂牌,是基于消除校际、城乡教育不均衡的现实需要。推行实施学区制管理模式,其目的是实现区域内学校间优质、特色、均衡发展。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琼海市“学区制”的“号角”吹响后,8个学区长,从各自成员学校实际出发,在短短的1个多月里,琼海市教育局各个分管领导,分别带着每个学区长,深入每一所成员学校或托管学校考察、走访及调研,剖析薄弱学校发展中的不足及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我们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研不成气候,教学质量近年来呈下降趋势。”琼海市小学第三学区在走访中,文市学校校长庞家弘说,“大学区制”的推广来得恰逢其时,期望在学区长学校的引领下,学区内学校定期开展学区教育教学各项活动,做到备课、教学、教师培训、课程与研究成果的学区间区享,让薄弱的文市学校乘着琼海教育改革的春风,依托学区长学校这棵大树茁壮成长起来……

  未实施改革前,每个学校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如今,每个中小学校的学区长管理的学校至少5家。此项教育改革在琼海市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真正思想大讨论、大解放。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校长们多次实地调研、座谈,大家均朝着“明目标、强措施、集智慧、同发展”上形成共识,全市教育界“共享教育、共话成长、共创未来”信心满满。

琼海推行“学区制”管理模式获得广泛共识,记者苏桂除 摄

  大局:学校管理“一体化” 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如何破解校际、城乡教育不均衡的难题?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不仅是学生与家长的呼声,也是琼海市委、市政府特别关注的民生问题。

  改革的号令始于2021年1月20日,当天,《琼海市中小学校学区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吹响了“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促进中小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集结号,标志着琼海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工作目标为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公办学校管理“一体化”,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本次改革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通过学区制管理,加大对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扶持力度,能合理分流学生,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也能得到解决。”琼海市教育局副局长王炜说,琼海市委、市政府对这次教育改革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从启动到思路到改革方向上做到慎之又慎,唯有改革才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琼海市第一学区长、琼海市第一小学校长许志坚表示,学区制管理要从小处着手,做到稳扎稳打,使学区制管理逐步落实,真正做出效果与亮点。下一步第一学区将着手设计德育课程和活动,推行养成教育,增强德育效能,为培养具有海南印记、琼海特色的新时代好少年奠定基础。同时梳理各校的特色文化,量身定制适合该校学生的特色课程体系,制定学区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形成联盟之后,各兄弟学校要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第一学区力争成为琼海教育改革的标杆。”首批城乡教育共同体挂牌学校大路中学校长林芳权也信心满满。

  破局:从“学校人”到“系统人”的转变

  为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缺编、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琼海市采取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城乡互派教师实行校际流动,合作交流,校际共同教研以及采取一体化考核办法等。

  据了解,实施“学区制”教育改革后,每个学区既有核心名优学校,又有中游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若干组建,以核心校为引领,通过互通、互补、互动、共生、共进、共强,促进成员校办学水平群体提高和校际均衡发展,形成新型的管理组织形态,有力促进了琼海乡村薄弱校在办学条件、教育教学管理、师资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更为这些薄弱学校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进一步激活了全市教育教学资源。

  琼海市在这项教育改革中也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市管校聘”管理改革,实现教师从“学校人”到“系统人”的转变,为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打通了体制机制的束缚。

  “推行学区制管理,必须强化师资保障。”琼海市教育局局长王春泉表示,推进学区化办学关键在于教师流动通不通畅的问题,这就需要完善城乡教育一体化教师管理机制,学区长学校与被托管学校的教师由学区长学校统筹使用。

  他说,在实施“学区制”改革中,该局专门制定完善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交流支教的相关支持政策。

  根据支持政策规定,学区长学校教师晋升职称必须在近5年内有1年的薄弱学校任职经历并考核合格,市域内学校管理干部晋升必须在近5年内有1年的薄弱学校任职经历并考核合格,学区长学校除校长以外的其他管理干部和教师至少在5年内有一个学期在薄弱学校的任职经历并考核合格。

  琼海市推行的“学区制”管理模式,坚持“积极稳妥,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优质均衡”的要求,构建合作共生平台,加强学区内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推动学区内各学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那么,该管理模式在推行以来,给学区长学校和成员学校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变化呢?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将持续关注。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苏桂除

编辑:王晓东